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记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烈士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登禹烈士
  赵登禹打虎照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大刀进行曲》。当年赵登禹率领29军大刀部队迎来喜峰口胜利,成为日军战史上的一大败笔。赵登禹身高1.9米,是不折不扣的山东大汉,从打虎英雄到大刀将军,从至孝男儿到壮烈殉国,惩恶扬善,智勇双全,戎马生涯书写下了道不尽的人生传奇。
□青鸿 管晓萌 王嘉慧    
  千里从军,打虎英雄
  赵登禹(1898—1937),字舜城,菏泽赵楼人。此地素来尚武,小时候的赵登禹就常常和大人们一起练拳。
  赵登禹长女赵学芬回忆说:“因为家境贫寒,我父亲从小就去割草、养蚕、放羊,练得一副好身体。听别人说,13岁时,他拜当地著名武师朱凤军为师习武,善使大刀,十几人不敢近身。”
  当时,冯玉祥的哥哥冯北宝在曹州带县队,1913年秋冯玉祥曾到距曹州不远的河南招兵,之后多次率部路过曹州,所以,赵登禹暗下决心:投奔冯玉祥去!
  1914年初秋,刚满16岁的赵登禹被编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一团三营佟麟阁连当副兵。因为身高体壮,参军时赵登禹经常“军容不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玉祥在众多的士兵中发现了赵登禹。“我父亲鞋底儿长1尺2寸,军队里没有这么大的鞋,提不上去就只能趿拉着。”赵学芬说,当时冯玉祥专门指令,给赵登禹重新定做。无奈之下,冯将军只能先把自己的鞋子给他穿。
  此后,冯玉祥开始注意赵登禹。士兵练操,比试对打,冯玉祥在一边观看。赵登禹身高劲大,手脚麻利,敢打敢拼,同队的士兵个个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冯玉祥越看越喜欢,把衣服一脱,走到赵登禹面前说:“来!咱俩摔一个。”两人你来我往,不分上下,赵登禹一较劲儿,搬起冯玉祥连摔三跤。冯玉祥忍着疼痛,心生欢喜,“不错,留下来给我当警卫员吧。”这一年,赵登禹17岁。
  “我父亲给冯将军当警卫员时,和冯将军之间还发生了很多趣事。”赵学芬说,冯玉祥本人喜欢读书写字,父亲赵登禹在他身边耳濡目染,受到了不少教诲。有一次,冯玉祥给赵登禹出了个难题:“我在自己读书写字的时间里,不想任何人来打扰,怎么办?”
  赵登禹给冯玉祥出了个主意,冯玉祥一听心花怒放,“好!”随后写了一块“冯玉祥死了”的牌子。从那以后,每次在冯玉祥读书写字时,赵登禹就会把这块牌子挂在大门上,只要是这期间拜访的人,都被他毫不客气地挡下。
  赵登禹老家山东菏泽,离武松打虎的阳谷很近。从小,武松的神勇就印在赵登禹的心中。1918年,部队驻扎湖南常德。常德附近有座德山,山清水秀,但山上蚊虫多而凶,更有猛虎经常出没。为此,山下村子里有猎户队专门救急,平时让百姓绕山而过。
  有一次,部队在德山练习野战,忽然赶出一只猛虎,足有八尺多长。赵登禹和士兵还有山民联合围击,老虎窜到江里。赵登禹跳下去,挥拳猛击,打得猛虎无力反扑。在老虎懵晕之际,赵登禹用尽力气将它拖上岸来,骑在虎背上,边击边说:“看我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活老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赵登禹骑活虎,也成为那个时代唯一一张流传至今的骑活虎照片。从此,“打虎将军赵登禹”的事迹便不胫而走。
  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壮烈殉国,冯玉祥拿出打虎照片寄托哀思,亲题“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
生擒郭坚,喜峰口大捷
  赵登禹从小练就的功夫,使他在关键时刻身手不凡。1921年5月,为铲除陕西督军陈树藩,冯玉祥等联袂入陕以武力接管陕西军政大权。就在此时,驻扎在凤翔、岐山一带的土匪郭坚,趁陕西局面混乱之机,打着“靖国军”的旗号,到处杀人放火,抢夺民财,成为一方大害。
  据赵学芬讲述,“冯玉祥见此局势,一心决定除掉郭坚,对上峰说:‘这事儿交给我吧,到时我请他吃饭’,并转身对我父亲说‘登禹,你得去,你得在旁边待着。’”于是,冯玉祥在西安讲武堂内设下“鸿门宴”,准备一举将郭坚擒获。冯玉祥布置部队,届时大家躲在屏风后面,以摔杯为号。不承想,在宴席进行时,埋伏于屏风后的士兵因探头挤看冯玉祥与郭坚对饮,竟将屏风推倒。
  郭坚及其卫兵二十多人见状拔枪,企图先发制人。刚要拔枪,赵登禹挺身上前,三拳两脚,把郭坚揪住了,接着伏兵一拥而上,将郭坚的卫兵全部缴械。事后,郭坚被公开处决。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9日,赵登禹率部驰援喜峰口,与日军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经过三天激战,喜峰口几度易手,双方伤亡惨重,赵登禹的左腿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
  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赵登禹带伤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临出发前,他作动员说:“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当时没有子弹没有炮,二十九军专门找到铁匠用最好的镔铁打成大刀,1米多长,八九斤重。赵登禹一行身背大刀和手榴弹,分两路夜袭日军炮兵阵地和宿营地,于深夜三四点杀入敌营,砍杀大量日军。
  赵登禹将军指挥的喜峰口大刀夜袭战,在日本历史记载中是“战役里的一场耻辱”。当时大刀砍下去,日本人的死状是非常惨烈的。“之后俘虏日本兵的时候,发现脖子多了一层铁围脖,钢片做的,还包着一层皮子,用来防二十九军的大刀片,砍下去时啪啪冒火星儿。”赵学芬讲述,后来发现死掉的日本兵尸首是竖着劈下来的,横着不好砍了,竖着一样砍,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喜峰口夜袭战的胜利,使赵登禹和他的大刀队名声大振。当时政府为赵登禹颁发了最高勋章,并“升”其为师长,授中将衔。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被赵登禹大刀队的英勇所感动,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卢沟桥事变,血战南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战爆发。7月26日,赵登禹奉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和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北平防务。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无奈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疯狂轰炸扫射下,所部伤亡惨重。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行至半途,赵登禹从汽车里下来,一手拿手枪,一手执大刀,亲自指挥部队撤退。由于叛徒告密,途经大红门时,两边城楼上已经埋伏好的日军突然用机枪猛烈扫射。赵登禹师长左臂受伤,他一边组织士兵迎敌,一边用手枪向敌人还击。张可宗和几名战士上前想把师长拉到掩体处,但被拒绝了。很快,赵登禹腿部又中弹,他坐在路边,继续指挥战斗。不久,赵登禹身上多处中弹,成了一个血人,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张可宗和几名特务团战士马上把他扶住。
  此时的赵登禹已经气若游丝,抓住传令兵和张可宗他们的衣服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以愁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们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捐躯,也算对得起我的祖宗了。”说罢,一代抗日名将壮烈牺牲,年仅39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