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肝义胆 古道热肠
——国立山东大学校医邓仲纯纪事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洪刚
  邓仲纯即邓初,生于1888年,安徽怀宁(安庆)人,出身于翰墨世家。邓仲纯,是一个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之人,陈独秀赠他篆联:“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老胸中常有诗。”邓仲纯和陈独秀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早年邓仲纯与邓以蛰随陈独秀一起留学日本,回国后邓仲纯与陈独秀一起撒传单闹革命。陈独秀晚年更是得到邓仲纯的持续帮助。
  上世纪30年代初,邓仲纯与山大结缘,应杨振声邀请来到青岛,任职于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任校医兼外文系日文教员、讲师,1937年七七事变离开国立山东大学。短短七年,他与杨振声、赵太侔、梁实秋、老舍、洪深、台静农等文人学者常相谈叙,友情笃深。
   与陈独秀的至纯友谊
  邓仲纯的父亲邓蝇侯为陈独秀的老师,邓氏兄弟与陈独秀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历史上安徽怀宁方氏邓氏陈氏三家为几代世交。
  邓仲纯少时秉承家学,1908年他与邓以蛰随陈独秀一起留学日本。在东京,邓仲纯与陈独秀、苏曼殊三人同住一间小房。陈独秀和章士钊在正则英语学校学习英文,同时到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国等西欧文化。邓仲纯到千叶医科大学学医,除在校上课外,几乎与陈独秀形影不离,彼此友情深厚。
  1911年邓仲纯与邓以蛰学成回国。邓仲纯回国路过杭州时,专程到陈独秀任职的杭州陆军小学堂,与陈独秀小聚数日。陈独秀赠篆联:“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老胸中常有诗”,并寄诗一首:“垂柳飞花村路香,酒旗风暖少年狂。桥头日系青骢马,惆怅当年萧九娘。”  回国后,邓以蛰进清华大学执教,后为著名哲学、美学教授,与时在同济的宗白华有“北邓南白”之称。1917年1月,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后,邓仲纯经常到陈处学习新思想,畅谈革命。
  1919年6月11日晚上,邓仲纯和安徽老乡胡适、高一涵陪同陈独秀到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1920年2月,陈独秀赴上海继续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邓仲纯不久辞去内务部差事,又从事医学工作。此后,陈独秀与邓仲纯,一个忙于革命大业,跌宕起伏,命运坎坷,毁誉不一;另一个则停止政事,忙于生计,开办医院,治病救人。两人爱国为民是一致的,但联系仅在亲友,兴趣只是书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邓仲纯携全家从青岛逃难到四川江津。在邓鹤年叔侄帮助下,他于江津城内黄荆街83号开办延年医院。
  1938年8月3日陈独秀应邓仲纯邀请从重庆到江津,受到其持续帮助。邓仲纯把陈独秀一家接到延年医院,住在一起。他待陈独秀如兄长,同食宿,共悲欢。邓仲纯从此便成了陈独秀的义务保健医生兼通讯员。
  陈独秀晚年结识的朋友台静农,曾是邓仲纯在青岛山东大学结识的朋友。台也是在邓仲纯家结识陈独秀的。据台静农回忆:陈独秀知道“我这一天会由重庆来,他就在这儿(邓初家)等我,这使我意外和惊喜,他一到江津城,我就想见他,弥补了我晚去北京不能做他的学生的缺憾,现在他竟在等着我,使我既感动又惊异,而仲甫先生却从容笑谈,对我如老朋友一样”。陈、台两人此次见面即订忘年交,实缘于邓仲纯。
  国立山东大学任校医
  1930年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请邓仲纯任校医,邓举家到青岛,和杨振声住楼上楼下。
  梁实秋晚年在《忆杨今甫》中回忆说:“今甫在校长任上两年,相当愉快。校长官邸在学校附近一个山坡上的黄山路,他和教务长赵太侔住楼上,一人一间卧室,中间是客厅,楼下住的是校医邓仲纯夫妇和小孩,伙食及家务均由仲纯夫人负责料理”。
  邓仲纯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精通日文并酷爱中国古诗文。他虽是一名校医,但与诸位名教授常相谈叙,不仅是他们的保健医生,而且是他们知己好友。教授们有什么疾病或到校医院找邓诊病拿药,或请到家中诊治。据黄际遇在《万年山中日记》记载:邀邓仲纯视疾,非用泻剂而已,竟日粥食,以半饿方疗之,亦颇奏效……今日仍素食,诣校医邓仲纯受药,服之。
  邓仲纯深厚的家学渊源使他对古典文化有着独特的了解,况侠肝义胆,古道热肠,这一点尤为老舍所赏识,交情日深。那时,老舍每染小疾,辄来医务室,请邓仲纯为他诊治。每至季节轮替之时,他都会提醒老舍注意调养,并赠一良方。
  “酒中八仙”一见如故
  文人与酒,一向渊源深厚,在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也不例外。当时在国立青岛大学教学的学者们,教学之余都喜欢到位于黄县路7号杨振声的住处喝茶谈诗,煮酒论文。经常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的杨振声也“总是热情接待,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邓仲纯和杨振声、赵太侔又同住一楼,往来甚密。再加上他和杨振声、梁实秋、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方令孺、赵少侯等学者教授意气相投,过从甚密,教学之余,便是饮食喝酒,被人称为“酒中八仙”。
  邓仲纯他们在杨振声校长带领下,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猜拳行令,三十斤购一坛花雕酒,一夕便一饮而尽。有时在顺兴楼抑或厚德福。还自拟一副对联:“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1934年秋,洪深、老舍、叶石荪先后应赵太侔邀请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邓仲纯又同赵太侔、老舍、赵少侯、洪深、台静农、叶石荪、萧涤非等文学教授形成了新的饮酒圈子,这就是所谓的后“酒中八仙”。
  黄际遇在《万年山中日记》中记载了邓仲纯和赵太侔、老舍、洪深一起畅饮之事。“1934年10月5日。少侯约同柬招太侔夫妇、洪浅哉、唐凤图、李仲珩、舒舍予、水天同、毅伯、达吾、仲纯诸友七日晚饮于寓庐。夜浴。”这是邓仲纯与初来山大的老舍第一次聚饮,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6年夏,赵太侔、赵少侯和老舍等均辞别山大,但老舍并没有离开青岛。初秋,台静农加盟山大,与邓仲纯、老舍一见如故,饮酒乐甚。
  台静农在《我与老舍与酒》一文中说:“直到现在,我想到老舍兄时,便会想到苦老酒。有天傍晚,老舍忽然跑来,说有一家新开张的小馆子,卖北平的炖羊肉,于是同石荪、仲纯两兄一起走在马路上,我私下欣赏着老舍的皮马褂。”
  抗战胜利后邓仲纯应赵太侔的邀请又来青岛,后到青岛市人民医院任院长。1956年去北京与女儿一起生活,1959年在北京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