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零食里的干燥剂伤了孩子
医生建议,生石灰干燥剂不论是误食或接触皮肤、眼睛,都要及时送医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于鹏飞)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名5岁男童将食品包装袋里的干燥剂放到水里,打算用来吹泡泡,结果意外发生爆炸,导致这名男童眼睛受到灼伤而近乎失明。针对此事,记者也进行了调查走访。
  17日,记者走访了莱芜市区几家超市的食品售卖区发现,像雪饼、薯片或海苔之类的零食包装袋内部均装有小包的干燥剂,有的甚至装有两包。记者凑近细看,这些干燥剂包装质地为白色塑料,内部一般为粉末或者颗粒状。记者打开一包事先购买的雪饼包装袋,里面放置的干燥剂包装袋上提示着“不可食用、不可受潮、不可开袋、幼儿勿取”的字样。而其他一些食品放置的干燥剂包装袋外侧只有英文或日文等字样,并未用汉字标注其成分。
  调查中,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了六位正在购物的市民,谈起干燥剂的具体成分和危害性,他们显得一头雾水。“我还真不清楚干燥剂的成分是啥,更别提什么危害了,但要是自家孩子拿来玩,我还是会提前把它扔掉,以防止其误食。”一位领着孩子前来购买零食的女性市民对记者说。而另一位接受采访的市民说道,孩子拿干燥剂玩玩应该没啥大问题,有时候她还会将干燥剂攒起来放到衣服和鞋子里除湿气,实际效果很棒。
  那食品袋内的干燥剂具体都有哪些用途,作用原理是什么呢?记者采访到了莱芜市某院校拥有食品检验高级职称的方老师。方老师向记者介绍,干燥剂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之所以在一些膨化食品包装袋内放置干燥剂主要就是为了不让食品受到水分的侵蚀,从而能够更长久地储存。
  “市场上以生石灰和硅胶为原料的食品干燥剂最为常见。但生石灰干燥剂因为来源方便、价格低廉而广受食品厂家欢迎,应用也比较广泛,但比较容易发生危险。”方老师说,其危险性在于生石灰属于碱性物质,遇到水后变成熟石灰,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甚至发生爆炸,“像最近媒体上广泛报道的案例就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的,而生石灰不慎入眼后,很容易损伤到眼结膜,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失明。所以,家长们在买回带有干燥剂的包装食品后,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
  市人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提醒,如果儿童误食了石灰干燥剂,可以用水、牛奶稀释,饮水量不要过大,稀释后迅速送往医院治疗。而皮肤上不小心沾染到石灰干燥剂,则需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简单处理后也要去医院检查。“还有一点格外重要的是,若是小孩的眼睛被感染,应立即用水清洗,并注意转动眼球,翻动上下眼睑,之后立刻送医,千万不要因为害怕不敢动、不敢冲洗眼睛,这样反而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