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怎样保证公正、真实?
综合素质评价挂钩高考引争议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枣庄12月17日讯(记者 杨霄)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高校招生将不只是看分数,同时要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意见》中指出,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其中规定比较详细,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做无偿服务。在艺术素养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兴趣特长。《意见》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做到学生的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高考与自主招生不一样,面向所有高三考生。在进行录取的时候,报名人数那么多,高校如何对综合素质进行鉴别?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怎样进行?虽说高校会对材料进行分析,如何进行鉴别还真不好说。”市中区一位学生家长秦女士说,她儿子正在读高一,对于高考的动态一直都有关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的本意是好的,如果相关规范不出台的话,可能会因此滋生很多问题,影响到高考的公正。”家长陈女士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高考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分数,综合素质评价如果影响高考,学生还是要在这些方面加把劲。很多课堂上涉及比较少的,像是艺术素养,原本是想让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要是为了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评价而花费过多的精力,有提高还好,要是没有那不就白费劲了。”这位家长认为,高考制度进行的这些改革和探索都是为了减负,要是因此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记者了解到,对于家长们的这些观点,意见中也有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