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精神驻进每个人心底
代表、委员畅谈城市精神打造,深挖传统文化
2015年0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阜百姓儒学节的礼乐表演(资料图)。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在今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1800余字、近15%的篇幅阐述齐鲁文化,足见对挖掘和弘扬齐鲁文化的重视。而在济宁,去年也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明首善之区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近年,济宁市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济宁市在文化方面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如何深度挖掘、弘扬济宁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让济宁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在本届济宁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近年,济宁市依托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针对青少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杨楠坦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强化。 
  从一些社会反馈来看,许多青少年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认知欠缺,而且理解也很片面。“对所学的传统教育多是为了应对考试,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从其中借鉴优秀的一面,这也导致了许多违背优秀传统道德、诚信丧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杨楠说。 
  为此,杨楠针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提出多条详细的建议。“我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教育。”杨楠举例说,小学、初中可以侧重“德”的修养和“行”的方法;到了高中则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进而把“道”的教育跟上。
  “此外,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基地,更应该发挥纽带作用。”杨楠认为,学校应该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当中去,在辅以学生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等形式,可以在校园内外都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传统文化教育要丰富多样  政协委员、济宁九龙贵和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楠
  曲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百姓儒学家、乡村儒学讲堂、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等,不仅在本地刮起了一股儒学风,甚至也将这股风吹到了全国各地。 
  陈冬晖觉得,为什么这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就是因为老百姓的参与、体验度非常高。她以去年10月份曲阜开展的“百姓儒学节”为例,这个活动几乎做到了曲阜全民参与。百姓朝圣祭孔、论语进万家、师生节等十余项主题活动,让市民在“玩”中就“学”了儒家文化。 
  同时,曲阜电视台推出《一起学〈论语〉》节目,邀请一些热爱国学的普通教师走上讲台,和观众一起分享对《论语》的感悟。还有像在曲阜已经推广的成人礼,陈冬晖认为这些活动均可以推广,“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市。”陈冬晖说。
  近几年,乌镇专门邀请了刘若英担任城市形象代言人,陈冬晖认为这种形式也值得借鉴。她说:“当然,并不一样也邀请明星,我们完全可以邀请身边的道德楷模、凡人善举来成为我们的城市代言人,将曲阜、将济宁传承于儒家文化的城市精神传播出去。” 

好文化得靠代言人传播出去 人大代表、曲阜一中语文教师 陈冬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