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洁月皎心自知
——怀念刘乃昌先生
2015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乃昌先生在书房
   □甘险峰
  2015年2月2日晚,一代学术巨擘刘乃昌先生驾鹤西游了。作为山东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先生留下等身著作与锦绣文章,特别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他的学术成果持续不断地滋养着后世学人,此时此刻更加让人缅怀和追忆。
  刘乃昌先生于1930年生于山东滕州市,幼年接受了严格的私塾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1949年,刘乃昌先生被保送至华东大学,后转入山东大学,师从吕荧、陆侃如、冯沅君、萧涤非诸师。1953年毕业留校。1956年,先生又考取了杭州大学的研究生,就学于“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门下,专治词学与两宋文学,从此与中国古典文学结下不解之缘。1959年研究生毕业后,先生执起曲阜师范大学的教鞭,历任副教授、教授、《齐鲁学刊》主编、文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等职。1989年调入山东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在一个甲子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刘乃昌先生孜孜矻矻,宵衣旰食,用勤勉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他先后出版专著十余种,主编图书亦近十种,参与撰述大型图书3套及诗话、词话、工具书和文学普及读物数十种,并陆续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哲》、《词学》及香港《中华国学》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百余篇,其中包括《宋词的刚柔与正变》、《宋诗论略》、《闪光的人格风彩和深沉的社会意蕴——宋代文化概观》、《论赋对宋词的影响》、《苏轼的文艺观》、《柳絮池塘淡淡风——浅议晏殊诗风》等或高屋建瓴、或见微知著的影响深远的高水平论文。其论著曾获夏承焘词学奖和各个级别的社会科学成果奖。这些突出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担任过很多学术职务,比如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典文学年鉴》编委、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连续多届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1990年被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载入《世界名人录》。
  刘乃昌先生的宋代文学研究是以苏(轼)、黄(庭坚)、辛(弃疾)和姜(夔)四家为重点,辐射两宋文苑的宏观课题。从首开一代文章风气的王禹偁直到宋末遗民诗人,诸如王安石、司马光、曾巩、“苏门弟子”、李清照、文天祥等,先生皆有涉猎。其视野之开阔、研究之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在诸大家的研究中,先生均有专著问世。早在1979年,先生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辛弃疾论丛》。此书既从辛弃疾的时代环境、哲学思想、爱国情操、朋辈交游等层面的深入剖析上揭示稼轩词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又系统评析了各类辞章的艺术内涵和独具风神,对辛弃疾研究中的诸多悬案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苏轼选集》是在全面审视苏轼创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国内第一部融苏轼诗、词、文于一炉的注释本;《苏轼文学论集》则多角度、多层面对苏轼其人、其文及各文体创作加以评价,精湛的论析和独到的识见随处可见;《姜夔诗词选注》荟萃白石诗词名篇佳作,因姜诗向无注释,此书有导夫先路之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刘乃昌先生迎来了他学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先后出版了多种学术专著。《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与杨庆存合作)是“三苏”研究向纵深拓展的一项成就;《苏轼散文选》(与高庆奎合作)甄选苏轼各期散文名作,题解详陈写作背景,深挖思想内蕴,尤精于写作艺术的审美评析,融合了先生多年的研究心得;《东坡词》(与崔海正合作)将广为传诵的苏词妙品网罗备至,对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的篇章也酌情收录,反映了东坡词的总体成就和风格韵致的多种面目;《王安石诗文编年注释》选取了安石诗文280篇,除对诗文加以注释外,还就其主旨、背景及思想艺术特色等加以探究。因王诗向无编年,先生开拓之力功不可没;《宋词三百首新编》参照前人、近人研究成果,在吸取诸新旧选本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特别是其评赏文章,钩玄提要,言简意赅,融入个人心得,突出词章个性,令人拍案叫绝。
  刘乃昌先生参加了多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组织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时,先生应邀参加了撰写、编纂和审稿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编纂的十四卷本《中国文学通史》是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先生是《宋辽金文学史》(二卷)的主编之一,并参与了这两卷的统稿、定稿工作。
  退休后,刘乃昌先生仍然笔耕不辍。《宋词三百首评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5卷200余万字,与马兴荣联合主编)、《情缘理趣展妙姿:两宋文学探胜》、《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辛弃疾志》、《李清照志》、《苏轼与山东》等著作,均是先生退休后出版的力作。
  刘乃昌先生的学风可以作这样的概括:研故出新,严谨求实,美善统一,质文相副,文行并重。正是对学术的痴迷执着,辅之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先生才学有所成、业绩骄人。先生尝有诗云:“百年末业树桃李,一生薄艺有笔耕。云洁月皎心自知,岂问箪瓢与万钟。”从中可以窥到先生淡泊名利、一心向学的崇高品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