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
乡村、城区都要美起来
本报记者马辉岳茵茵
2015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都市区专项规划,加快构建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以板块融合加速都市区发展。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交通一体,实施都市区空间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晰功能定位,统筹安排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区域融合发展格局。
1
都市区主城区: 产业西进带动城市西跨
  加大任城区城中村开发建设和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善供热、供气等功能,着力突破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挥好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
  提升太白湖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抓好高科技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等规划建设,推进新区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打造生态新城和城区主中心。
  坚持以产业西进带动城市西跨,引导优势资源、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向西部加速流动,推进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和科技孵化中心、天河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产城融合水平,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
  支持济宁高新区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人力资源、公共技术、科技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产学研中心,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高科技服务业,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打造创新型科技新城。
2
东部工业聚集区: 增强区域协作配套能力
  加速东部大型工业聚集区建设,以兖州工业园区和邹城开发区为主阵地,引导产业互补发展,增强区域协作配套能力,推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密集交流。
  以路网互通互联、公共交通一体布局为牵动,加快城际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北二环东延工程。加快济徐高速济宁至鱼台段建设,完成滨河大道济宁至梁山段主体工程,滨湖大道南延开工建设,做好济宁机场迁建、跨湖高速前期工作,推进鲁南客运专线规划建设。
  完成京杭运河航道北延长沟、邓楼船闸建设,实现京杭运河黄河以南全线通航。有序推进泗河综合治理开发,实施引汶补源入济工程。
  加快兖州区在道路、医疗、教育、广电、公交等方面与中心城区同城一体、深度融合。
3
推进镇村建设: 公共财政等向镇村倾斜
  以服务功能提升推进镇村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财政向镇村倾斜,公共设施向镇村布局,逐步完善镇村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镇驻地和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暖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镇村污水处理率、供热率和燃气普及率。
  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增绿、增亮工程,加快山区、道路、村庄绿化,建设绿色庭院、生态廊道,打造绿树成荫的自然景观,确保村庄主要街道、公共活动场地照明实现全覆盖。
  强化生态文明村连线成片整治,实施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工程,确保全市25%的村建成生态文明村。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开展改厕改灶等14项重点工作。
4
生态济宁建设: 完成107个重点治污项目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深化小型锅炉专项治理,推广燃煤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有效解决工业异味问题。重拳整治城市和工矿区扬尘、机动车尾气、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污染顽症。严格落实烟花爆竹限放措施。完成6.39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治、用、保”防控体系,完成107个重点治污项目,严厉打击污水直排、重金属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考核断面水质质量,实现老运河、洸府河、泗河等重点河流稳定达标。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大区域展开采煤塌陷地治理布局,保护修复湿地10万亩,确保淮河治污迎查再创佳绩。
  打胜节能减排阵地战。以生态环境容量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工业项目负面清单,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控“两高”行业扩张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