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政协委员发言挺犀利
城乡学生考试能差四五十分
2015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德州市加大学校幼儿园建设,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不少新校已经投入使用。大力建设下,上学难和入园难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家长反映,孩子所在班级人数超过六十人,还有不少人为让孩子进入公办园挤破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4日,教育界政协委员畅所欲言,为教育发展发言献策。
现状>>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
  农村教学质量现状明显低于城区学校,导致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县城,一定程度加大大班额现象,也进一步出现了家长反映强烈的入学难入园难。教育差异着实存在,在教育观念逐渐被重视的情况下,家长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成了刚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城区和乡镇的小学和初中,总分平均相差四五十分。
  “有点条件的都来县城了,城里有的班甚至有80名学生。”政协委员侯晓军说,农村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或不足,文化课老师老龄化严重,年龄状况呈倒金字塔结构,学段越低年龄越大。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专业教师缺乏甚至没有,课程无法开全,这些差距造成城乡教育不平等,大量农村学生想尽办法涌入县城,导致县城班额局高不下,择校风愈演愈烈。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大班额现象频出,政协委员王志刚开玩笑地说:“一个班80个人,冬天关窗喘个气儿都难。”
症结>> 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人
  “家长挑学校,其实是在挑老师。”政协委员宋雪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师资力量,这个观点得到不少委员的认同。除了学校建设外,怎样提升教师质量,留住农村教师,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条件差,工作环境落后,教师们都不愿意去,举例而言,有的教师宿舍连暖气都没有。政协委员吴广峰说出了最现实的问题:分到农村去,婚姻问题都没法解决。随着德州市补充农村教师资源的政策出台,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分配到农村,这其实是不合理的。首先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工作前期无法受到专业培训,这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农村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不利;其次,他们无法解决个人问题,在偏远地方工作,婚姻大事成了难题,这导致了农村教师严重流失。
  近年来,德州市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最多时一年补充了1700多名教师,此外,还建立了教师“退一补一”的长效机制,以此保障教师质量。但总体而言,教师退得多、补得少是一个趋势,有的县甚至出现教师数量负增长。
措施>> 教师流动能否落到实处
  “能否变换思路,新招聘的教师先不往农村分配。”吴广峰提出创新导向机制,反方向思维,将新聘教师全部安置在城镇中小学,在城镇服务一定年限如6年到8年,再调入农村中小学教学。这样既可以解决青年教师的家庭问题,也便于他们快速成长。也可以设置农村服务年限,规定教师必须有几年的农村教学经验,让教师流动落到实处。
  其次,加大农村教学岗位的吸引力。目前,偏远地区的教师每月补贴约三四百元,有委员建议能否按照学校距离城区远近发放补贴,并加大补贴力度。在评优树先、职称评聘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增加农村教师中级职称比例,尽快兑现教师职称工资。
  此外,宋雪梅建议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到教育中,缓解入学和入园难题。如德城区只有五所公办园,资源非常紧缺,需要民办园的补充。但民办园没有政策扶持,收费过高,不仅市民接受不了,物价部门也不同意,而收费过低导致教育质量降低,市民还是纷纷把孩子送到公办园,她建议政府加大民间教育资源的扶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缓解公办教育资源的压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