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身高167”何以触动国人
2015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田勘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称,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是167.1cm,成年女性是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这一结果,尤其是国人身高的结果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人们是在怀疑现在中国人身高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不如说是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的理想身高或正常身高应当不止于目前的这个数值。所谓正常就是说,有很多决定身高的因素可能被忽视了,才造成了国人目前普遍不满意自己的这个身高数据;如果重视这些因素,中国人的身高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通常而言,影响人类身高的因素,可以分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努力,遗传因素目前还没有实现“质变”的科学方法,而后天的努力,也就是饮食营养、睡眠和体育锻炼等,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人们习惯于与中国气候、人种都比较相似的韩国和日本作比较,也是出于一种朴素的科学观念——排除遗传因素,把影响身高的后天努力作为重点。
  先来看营养,现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不论成人还是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营养并非不足,而是有些过剩,或者说没有把营养物质用到刀刃上,即强健身体和提升身高,而是用在超重和长胖上面。
  众所周知,运动是刺激骨骼增长的有效因素,在运动负荷的刺激下,可促使骺软骨细胞分裂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而这种刺激骨骼增长是有时间限制的,大致在在女性16岁、男性20岁之前。科学研究证明,睡得好,长得高,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原因在于,睡眠时间充足和睡眠质量好能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和大量分泌,生长激素能直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使人长高。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就随之延迟并减少。
  再看实际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就减少了。2014年对全国中小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8%能做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40%的学生甚至达不到平均每天半小时的锻炼时间。《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则称,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时间“9小时以上”,而低于规定时间的比例高达78.1%。即便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也比国家规定时间低了1小时11分钟,比例达71.8%。长期睡眠不足除了让中小学生不能长个子外,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影响身心和智力发育。
  显然,如果能在营养、运动和睡眠上达到正常或理想值,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将会大大超过现在的男子167.1cm、女子155.8cm。或许韩国、日本的青少年在这几方面都比中国做得好,才会造就人种、环境与中国相似的韩国和日本人比中国人长得高。这就意味着,触动国人的并不是“平均身高167”,而是造成这一“不理想”数字的后天因素,这是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至于让青少年无暇锻炼、挤压他们睡眠时间的最主要因素,相信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作者为科学史学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