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主席“砸”出一个洞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组织出面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今后如何填补熊主席砸出的体制漏洞。目前可行的路径就是去除官本位,让类似文联这样的社会团体真正成为服务公共文化生活的自治型组织。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日前,湖南省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因晒诗遭差评怒砸网站电脑。此事被曝光后成为笑谈,网络上“艾春体”打油诗呈现刷屏之势。耒阳市委认为熊主席的行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对其作出停职的处理决定。这样处理不能说不恰当,但是更应该看到,由此暴露的不只是当事人的精神状况异常,还有基层机构设置和用人机制的僵化。
  让网友笑倒的不是文联主席动怒,而是他不惜前程所要捍卫的诗歌。那些“啊啊呀呀”的打油诗,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些茶足饭饱之余的“口水”,根本不是一个文联主席应有的功力。尽管水平有限,一个官员能如此热爱诗歌,并不是丢脸的事,熊艾春的悲剧在于他出现在了一个力不能及的职位上。
  单说文联,很多人无感,但是看到它的全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马上就会肃然起敬。顾名思义,能进入这个界别的都是一些饱学之士,尤其是文联主席更应该有文坛领袖的气质。按现行体制,文联属于参公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应当具备“业界声誉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目前还不清楚,熊艾春当初担任文联主席时有没有被评估过业界声誉和群众威信。从熊艾春的简历能看到的是,他从乡镇政府基层职员起步,历任乡镇宣传委员、市文明办副主任、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步一个台阶,五十出头才干到市文联主席。熊艾春之所以能担任文联主席,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是他的行政资历够格了,而不是他在业内众望所归了。
  当然,在这个时代还写诗作文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耒阳不过是个县级市,非要找一个“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联主席也不现实。即便在文化不够发达的地方,同样需要文化活动,但是这些工作不一定非要由戴着官帽的组织来承担。文化团体应该是为文化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某些人解决职务的。现在很多县里都有文联,并非当地文风有多盛,而是文联主席有个正科级的官帽。在县里正科级官帽颇有分量,自然会引得一些“张好古”式的官员跟着附庸风雅。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熊艾春是个笑话,其实一些行政级别更高又拿了鲁迅文学奖的主席们,又能比他高明到哪里去?
  熊艾春的冲冠一怒,无非是权力躁狂或者精神异常。组织出面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今后如何填补熊主席砸出的体制漏洞,挽回一些事业单位急速下滑的声誉。目前可行的路径就是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去除官本位,让类似文联这样的社会团体真正成为服务公共文化生活的自治型组织。在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不必非把基层组织机构搞得“大而全”。表面上看是你有我也有,其实成了官帽大派送,这才是个更大的笑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