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校领导陪餐虽好
专业监管不能少

  自今年9月1日起,四川遂宁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餐制度。“陪餐制”要求学校食堂每餐必须指定一名校领导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陪同学生在食堂用餐,并在餐后做好详细的陪餐记录存档备案。(据7月15日《四川日报》)
  刘剑飞: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参与和支持。借助学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的力量,形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社会网络,增设了一道防线,也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一种创新。这不仅节省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行政成本,也提升了学校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意识。因此,这种陪餐制可谓一举多得。
  侯坤:当前,陪餐制更多的是通过校领导的用餐“示范”,来证明校食堂的安全可靠,以及展现学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态度。显然,这种证明方式属于略带草莽式感觉的“以身试饭”,也似乎有“我都敢吃,你还怕什么”的裹挟意味。所以,真正有效的陪餐制,不能是校领导“神农尝百菜”,而应是通过各种科学的监测检测手段的运用,来建立有科技理论支持的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且,科学的食品安全保障手段若能得到严格贯彻执行,其实比校领导陪餐制更有说服力和实际效用。

政绩取代民生
自然“建完不管”

  记者近日在安徽部分地区调研了解到,部分在建或已建民生工程存在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现象,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建轻管,后续运转养护资金缺乏,导致已建工程加剧折旧,损坏严重。(7月15日《半月谈》)
  何勇海:民生工程建而无用、建后闲置,不光是安徽部分地区的特有“景观”,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部门规划、建设部分民生工程时,从官本位、权力本位、政府本位出发,想建什么就建什么,觉得建什么工程能“立竿见影”就建什么工程,未曾摸清“民需”、集中“民智”、顺应“民意”。
  禄永峰:一个个民生工程变成“民忧工程”、“半拉子工程”,折射出的正是民生工程责任倒查乏力。原因很简单,不论哪一个民生项目,从最初的考察论证到最终的落地实施,必然经过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但是我们看到,在一个个“民忧工程”落地过程中,只有层层审批,缺乏层层监管;只有权力任性,没有责任归属。这是问题之症结,也是纠正之发力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