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站讲台,义务为娃教书法
一节课下来他有些气喘吁吁,但却说一点都不觉累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潘学典老人为孩子一笔一画地讲解。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范少伟     

  一身青色的布衣,苍白的头发,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字,38个孩子竖着耳朵认真听着,教室里除了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没有任何声响。13日上午,在济宁市弘义家园活动中心二楼,这位授课的老师叫潘学典,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今年虚岁八十,眼不花,耳不聋,暑假期间免费给孩子们上书法课。
  “独体字结构简单笔画较少但书写起来却不容易。”在课堂上,潘老给孩子们讲解着,不时在黑板上写着例字。下面的孩子无一人交头接耳,都认真地听着。上完一节课45分钟,潘老先生有点累,一只手背在后面,另一只手撑着桌子。直到下课,也没有喝一口水。
  辅导孩子写字时,坐在第一排的常德润头歪了,潘老先生用双手把孩子的头扶正,并且拿过笔来,一笔一画教孩子“心”怎么写。“独体字要疏密结合、稠密适宜、结构紧凑、左右平衡、重心要稳……”一边给孩子示范,一边讲解写字要点。坐在第三排的盖宇辰胳膊上涂了点墨水,他拿出卫生纸帮孩子擦干净。
  一节课下来,潘老先生有点气喘吁吁,因为心脏不太好,屋里有点闷,他在另一间教室里休息了一会儿。“和孩子们在一起,一点也不觉得累,很开心。”潘老先生笑着说,中国的汉字文化正在流失,不只是小朋友,大人也经常会“提笔忘字”,但中国汉字文化蕴含了许多智慧。
  “孩子在书法课上的表现比在学校里还听话呢!”接孩子的赵女士说,知道教课的老师年龄大了,孩子们都很尊敬他,上课安静听讲。
  培训班每周一三五上午8点开课,10点结束,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里上课都是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也都住在弘义家园。“孩子们放假了没地方去,在外面上辅导班家长也不放心,我们就想着减轻家长的负担。”弘义家园业主委员会主任吴春贤说,经过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提议,决定开暑假书法辅导班,潘老师就住在这个小区,平时特别热心,一给他说办辅导班这事,他立马答应了。
  “他就是很热心,调解邻里纠纷,包括成立业主委员会,他都热心参与。”同样是小区里的热心人李庆丰说,给孩子们的讲课内容都是潘老自己设计准备的,老先生别看这么大岁数了,但做事特别认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