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桂兰老人刚刚获得“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李涛
今年66岁的滕桂兰是昌乐县乔官镇西菜园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十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承受了丧子之痛,紧接着老伴的离世再次让她承受沉重的打击。儿子离世留下的重债和老伴治病借的钱还款负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十年间,滕桂兰靠打工、种地替儿还债,用自己瘦小的身体书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我,向人们诠释了道德和诚信的力量。
“宁愿天天啃咸菜,也要替儿把债还了”
十年前,一场交通意外带走了滕桂兰仅有的一个儿子,只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滕桂兰的老伴又离世,丧子和丧偶的双重打击让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那时候我傻了三年,没事就自己跑到东边的大街上边走边哭。”滕桂兰说,想想家里的两个顶梁柱都不在了,失去了亲人的她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经常夜里到村东边的路上来回走,就跟丢了魂儿一样。
除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伤痛,儿子离世前留下的重债和老伴治病所借的钱还款重担都落到当时已经56岁的滕桂兰身上。滕桂兰的儿子出事前曾借钱买了一辆农用三轮和一辆摩托车,加上老伴患淋巴癌治疗期间借的钱,总计有十四万元。滕桂兰指着院子里的咸菜缸说,“我宁愿天天啃咸菜也要把钱还了。”
打那开始,滕桂兰承包了村里三亩桑树田,一边养蚕一边外出打工,扛起了还债的责任。滕桂兰说,“虽然我不识字,但是我知道欠人家钱是我们的不对,更不能因为欠钱让人说闲话,这钱必须还”。
带病走上十年还债路
10月27日,在位于昌乐县乔官镇西菜园村的滕桂兰家里,滕桂兰正在将刚刚剥完皮的玉米打包,由于患上冠心病、甲亢,无法外出打工挣钱,滕桂兰也不再养蚕,仅依靠四亩地种植粮食维持生活。
2007年,在滕桂兰的多次“驱赶”下,儿媳带着两岁的女儿被“撵走”。“儿媳还带着孙女,不能让她们娘俩跟着我受这个罪。”滕桂兰说,之前她跟儿媳说过很多次,可儿媳坚持跟她一起过,直到儿子去世两年,她终于狠下心将儿媳撵走,独自扛起还债的重担。
这十年间,滕桂兰不但种桑养蚕,还种着家里的口粮田,收来的粮食,除留一点维持日常生活外,其他所有的粮食都卖掉还债,另外农闲滕桂兰每天都到劳务市场找活,栽树、拔草、出葱等什么都干,少的时候一天只有30元,多的时候也只有60元,滕桂兰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攒着还债的钱。
经过几年的努力,滕桂兰将十四万的债务还的还只剩下三万六千元。“如果不是现在生病,可能已经把钱全还了。”多年的积劳让滕桂兰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拖着病体无法外出打工,还要额外再承担每个月300元的药钱。
亲情支撑着,再难的日子也能扛过去
自去年以来,滕桂兰就不再外出打工,仅靠4亩口粮田种植粮食,乔官镇也给她办理了低保,加上基础养老金,滕桂兰每季度可以领到500余元维持生活。
在滕桂兰家里,不大的小院拾掇得十分干净,院东墙边种了白菜、韭菜等蔬菜,西屋的墙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倾斜开裂,墙根下是一大盒子药瓶。“邻居都说我成年的不赶集,我自己知道还欠着债,要留着钱还债。”滕桂兰说,这么多年了,就是邻居非拉着我去赶集,我花了一块五买了一捆芹菜。
滕桂兰生病后,嫁到外村的两个女儿没事就往家跑,帮着滕桂兰干农活,还承担了滕桂兰的医药费。儿媳也经常带着小孙女回来看她,滕桂兰说,就是这份亲情支撑着她,再难的日子她也能扛过去。
在滕桂兰卧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三张荣誉证书,多年来,滕桂兰获得了“昌乐好人”、“潍坊好人”。10月14日,滕桂兰在第五届山东省道德模范表彰会被授予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滕桂兰说,现在剩下的欠款都是比较近的亲戚的,虽说他们都说不要了,让她不要再拼着挣钱,但是她还是要坚持,“一定要还完,要不我觉得不踏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