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十多次 报纸一张不落
滕州忠实读者读报16年,留报五千余份
2015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甘倩茹 
  《齐鲁晚报》出版已有万期。27年来,始终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伴随着晚报一同成长。今年60岁的滕州市民吕高宾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职业律师,从1999年他的孩子参加高考那年,便开始读《齐鲁晚报》。十六年来,他读过的每一份报纸一张不少地收集起来。退休后的他,按照年份仔细分类出来,把集书集报当成自己的“家庭特色”。
不管搬家多混乱,报纸都先妥妥地安置
  吕高宾已经从事二十六年的律师行业,二十六年前已经分配参加工作的他通过自学参加考试成为一名职业律师。“那时候忙于工作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读的报纸和书籍都和法律有关。”吕高宾说。1999年吕高宾的孩子要参加高考,那时候网络并不普及,只能通过书刊获取和高考有关的信息。吕高宾的朋友极力向他推荐《齐鲁晚报》,说上面关于高考的政策非常全面,解读也很到位。吕高宾说:“以前我认为《齐鲁晚报》只是一份市民茶余饭后的娱乐报纸,看了之后才知道报纸包罗万象,国家要闻、社会现象、文学副刊都有,文风很亲切贴近市民。”
  从那时起,吕高宾就每天一早在报摊上购买《齐鲁晚报》带到单位去看,晚上再从单位拿回家留存。“有时候报纸可能被别人拿走了,或者报摊没给我留住报纸,一年至少也有三百四五十份报纸留下来了。”十六年来,他已经留存了五千余份《齐鲁晚报》。十六年来,吕高宾家搬了十余次,每一次他的书籍报刊总是最先安置妥当的。吕高宾的妻子说:“我们原来住的是单位的房子,后来租房,现在买房,前前后后搬了十多次家。上次我们搬到这个家,搬了整整一夜,一趟一趟地挪书籍报纸,那些东西体积不大可非常沉,后来天快亮了,发现除了书报整理的好,家里的其他东西都还没收拾。”而搬家十余次的变迁中,吕高宾家的房子越住越宽敞,搬书也从地排车到三轮车,再从电动三轮车到小汽车。他们说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对比过去的年代,感到非常满足。
集书集报成了他的“家庭特色”
  在吕高宾二楼的藏书室里,记者看到报纸被码的整整齐齐堆放着,记者找出了几份1999年的报纸,报纸有些发黄,排版样式和今日有所不同,其中一份报纸的头版上还刊登了关于高考扩招的新闻。藏书室的几个书柜和木质箱子中,还有吕高宾留存的连环画、书籍,还有自己孩子的作业本等。吕高宾说自己不舍得扔一书一报可能和自己从小的经历有关。“我们出生的年代,物质精神上的东西都比较贫乏,小时候邻居家里有一本书,都得排队等着看,看的时候如饥似渴,并且小心翼翼再归还。”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只要一有空就去市区的新华书店看书,临走都会用省下的钱买本书。“参加工作之后,能够接触到的报纸书籍越来越多,我都会留着不舍得扔掉。”
  今年已经60岁的吕高宾比一般人都要忙,每天六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多休息。“孩子都劝我出去玩几天放松放松,一天几十个电话出去不心安啊,受人委托的事情不做好心里不踏实。”吕高宾说,“我还劝我的老伙计们早点退休享福,反而我自己忙的一点闲时间都没有。”吕高宾表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自己早已经想好了,要把收集的报纸书籍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让吕高宾高兴的是,自己这个习惯被四岁的孙子学的有模有样。“孙子四岁已经有接近二百本图书了,他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书,书籍从来不乱扔,看完之后再放回自己书架的原处。”吕高宾提起此事非常高兴,说集书集报已经成为自己的“家庭特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