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纪委通报官员违纪,首提“混淆政商关系”
官商光“亲”不“清”,不下水才怪
2016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富强(中)
     26日,天津市纪委在对该市投资促进办公室原正局级巡视员王富强严重违纪案件的通报中,首次直截了当地点名其“混淆政商关系”,并着重笔墨写出了他和老板们的“暧昧”交往。违纪官员案件通报中的新提法往往能挑动人们的神经,“混淆政商关系”这样的新提法,足见纪委对政商关系领域内违纪行为的重视程度。

  本报记者 田宇     

“勾肩搭背”处关系
高官沦为“打工仔”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老虎”、折翅的“苍蝇”,大多都与不良政商关系相关。从案件披露中,我们看到游山玩水不觉累的“会”,为之疯狂为之醉的“玉”,一夜豪饮价连城的“酒”……领导干部就被“你好我好”的商人哥们儿“用轿子抬着送上法庭”。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痛批官商“勾肩搭背”。正常的政商关系应该是啥样?今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更是用“亲”“清”两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就撰文指出,“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在这两点上,王富强可谓与总书记的叮嘱背道而驰。他和私企老板“亲”过了头,一个“浊”字都不足以描述其所作所为。与私企老板交往过程中,王富强把自己当成“朋友圈”的老大、把私企老板当成“小兄弟”,交往的时间从单位企业挪到饭店球场,从谈合作谋发展变成追求吃喝玩乐低级趣味。
  他把本该与企业的“携手共进”,搞成了“勾肩搭背”,对“小兄弟”的求助,他大包大揽。对他们送的礼金贿金,从感到担惊受怕到半推半就,再发展到主动索要;从看不惯“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到帮着企业疏通关系,打通关节,协调难事,按“潜规则”收钱收卡,甚至索贿百万之巨,累计收受上千万元仍不知足,还试图与企业老板合作经商赚钱,把“交集”变成了“交换”,“交往”变成了“交易”,最终沦为老板们的“打工仔”。
政商关系变异
拉票贿选频现

  不正常的政商关系并不只是简单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近期引人关注的辽宁人大代表贿选案更是一种变异的政商关系。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从时间上看,湖南衡阳、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大约也发生在这一时段。或许可以说,在有的地方,拉票贿选既不偶然也非个别。
  拉票贿选案的主角多是官员和商人,关键是政商关系出了问题。记者了解到,有些领导干部十分热衷结交富人、老板,通过馈赠“代表”头衔获得丰厚回馈,这种现象日益凸显;有些官员看好这个发财门径,甘当上下串通的“中间人”攫取利益……在有的地方,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是驾轻就熟的“流程”,是见怪不怪的“惯例”。
  而一些心怀不轨的企业家当上人大代表更是为了提高身份地位,满足虚荣心理;或是与权力共谋交易,攫取巨额利润;或是为维护既得利益,寻求政治保护;或是想结识权势人物,广织关系网络……
  如果主要领导对乌七八糟的政商关系视而不见、不以为意,甚至参与其中,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批发”“零售”,借以敛财猎物,那么这个地方出现腐败问题,也就不难解释了。
举报官商勾结
有地方纪委优先办理

  当然,政商关系复杂,绝非“中国特色”。欧盟委员会2013年发布28个成员国状况报告时,提到政商勾结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造成经济损失达1200亿欧元,相当于欧盟一年的财政预算。
  十八大以来,为了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中央频出重拳,摘掉“红顶黑顶”,拆开“勾肩搭背”。
  比如,2013年10月19日,中组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截至2014年,全国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余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这一轮“官商”关系的厘清,正是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题中之义。
  相应地,自2014年6月,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的兼职行为也被中组部进一步从严规范。
  记者注意到,各地纪委对不正常的政商关系也频放大招。4月2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着力破解“亲”而不“清”、官商勾结或“清”而不“亲”、为官不为的问题。
  此外,8月1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厅、省工商联联合下发《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在政商交往中,到底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暂行办法列出了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暂行办法要求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对于涉及官商勾结、为官不为等问题线索的实名举报,优先办理、严肃查处。
既得管住“官商勾结”  又要预防“为官不为”
  随着近年中央反腐“重拳出击”,政商关系得到明显净化,一些企业不再一办事就想着托人找关系,一些官员也不敢吃拿卡要了,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得到遏制。但另一方面,政商关系到底怎么摆,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也确实存在着困惑。
  一些代表委员反映,目前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消极懈怠,对找上门反映困难的企业疏淡冷漠,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商关系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已经影响到一些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天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认为,新型政商关系的提出,是鼓励政府官员在厘清权力边界的同时,要敢于同企业亲近互动,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要真正帮企业排忧解难。“企业愿意向政府反映真实情况,政府则依法办事,不推诿不消极,这样的良性互动对政企双方是互利的。”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说,政府官员不能把企业家、商人当作外人,要亲和、亲切,尤其是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更要为他们鼓与呼,“打造政与商亲和的关系,不冷漠、不见外”。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