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元钱消除年龄鸿沟 三代人同享科技福利 6城市“码上淘”吸引300余城市市民参与   年轻人翻看报纸,老人家痴迷手机,这大概是今年愚人节的一大“奇观”,更让人“不明觉厉”的是,这种现象还一直持续至今,到底是什么事物魅力如此之大,能将阅读习惯这种年龄“代沟”也消除?   原来,这一反常现象,是由月初阿里巴巴通过手机淘宝与全国12家主流报纸合作推出的新业务,——“码上淘”造就的,在此次合作中,读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在报纸上的相关商品的淘宝码,就可以顺利完成支付等购物环节,坐等心仪商品上门。这种仅限报纸读者通过扫报纸页“淘宝码”来购买优惠商品的活动形式,目前已经吸引了全国300多个城市市民参与。      退休老人:“终于发狠一把学会手机购物!”   收拾好儿子出门前吃剩的早餐,戴上新配的金丝边眼镜,在饭桌上摊开今天一大早买来的《齐鲁晚报》,50多岁的黄女士就着窗边的阳光将报纸翻到理财版,今天的“码上淘”页面,就在这里。   黄女士是位老国企退休职工,因为心疼独子工作奔波,今年开春后便撇下老伴,从武汉的老家赶到广州,专门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白天儿子出门上班,她便在家翻翻报纸,做做家务。对于网络世界,她在今年4月前的了解,都仅限于用手机追热门电视剧,以及上网浏览,但也仅仅是浏览而已,至于下单、付款、收货这些,儿子教过好几次,她仍然不明白,久而久之,儿子便干脆揽下了剩下的流程。   但这次“码上淘”不一样,需要立刻下单并支付,第一天在报纸上看到时,儿子已经在上班,不方便打电话询问,可把黄女士急坏了。等儿子下班回到家,发现老妈这次前所未有地认真向自己学习手机购物,不由觉得好笑:“看来前几次没学会,是要买的东西吸引力不够啊!”   “之前一直觉得麻烦,而且反正有儿子帮忙嘛,所以学的不是很上心。”黄女士笑着展示自己当天扫到的德国名牌牛奶锅,“就是为了这个锅,终于发狠了一把,学会了!”      白领小赵:“我的手机是大杀器!”   很少看报的白领小赵,在4月1日上班途中,突然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语气激动地让她出地铁时赶紧上报刊亭买份报纸:“有超低的优惠!”小赵第一反应以为是愚人节游戏,并不相信:“没想到是真的,现在的商家真古滑!”   那天上午,同事群里的信息都是“扫到没?”“40秒就没了?”“我的酒!”等等,用“群情激动”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几轮秒杀下来,群里的同事们就开始整理经验,比如,办公室哪个角落是“扫码福地”?桌上物品如何摆成“扫码阵”?甚至什么哪款手机、哪个运营商是“扫码杀器”?   “最后发现,越靠近机房的地方越容易抢到,我的手机因为刚换上4G,变成了‘扫码大杀器’——‘杀器中的杀器’!”小赵比划着:“到现在,只要当天有扫码,我的手机就不是自己的了,大家都跑来找我借,排着队来!还好目前只是周二、周四有活动!我还听说,有几个同事因为我这边队伍太长,干脆跑去换了4G套餐。”   据统计,像小赵这样的80、90后,正是此次“码上淘”的主力军,目前参与扫码的用户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来25岁—31岁年龄段,占总用户比例为35%;27%的用户是18岁-25岁的“90后”。      学生阿奇:“一边讨好女友,一边参与历史。”   “我这不仅是在哄女朋友开心,也是在参与历史!”阿奇手上马不停蹄地扫着已经导入手机的“淘宝码”照片,抽空回答着:“以前历史课学到港澳回归之类的时候,我就想,这都是我经历过的历史嘛,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书写者。”   留着潮男头的阿奇是中大的一名在校生,就读市场营销专业:“我一直都很关注现在市面上最新的营销手段,这次的‘码上淘’对电商和报纸来说,都是个创新,说不定就会载入营销史册,那我也是书写者之一。”   阿奇这次之所以这么专注“码上淘”的秒杀,除了与所学专业联系密切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女朋友是个吃货。“第一波的时候,她一定要吃到进口水果,发动我和她爸妈一起,合力给她扫到了2份。后来看到有丹麦蓝罐曲奇,不用她提醒,我主动帮她抢到一份,把她高兴坏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