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校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教学点内,孟老师正在为两个孩子上语文课。
  “一对一,面对面”。
  虽然只有一个人坚守教学点,但孟老师仍十分乐观。
  课间陪俩学生跳绳、游戏。
     文/片 本报记者 戴伟
通讯员 曹延刚  魏方彬   
  
  “一个人的学校一个人的梦,三十年付出真情,讲台上演绎人生的精彩,学生是你全部的生命。一个人的学校一个人的梦,三十年不舍寂静,校园里谱写育人的旋律,奉献是你幸福的歌咏。”这是章丘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写给垛庄镇四角城教学点孟敏老师的一首歌。
  在山东章丘大山深处,有一个只能称为“教学点”的没有名字的学校,却有一位叫孟敏的老师默默坚守了30年。”孟敏告诉记者,只要这个教学点还需要继续存在,即便这个教学点只剩下一名学生,她也会在这里坚守。
  在章丘市的垛庄镇有个村子叫四角城,地处济南、泰安、莱芜三地交界处,位于高山上,从村里到垛庄镇政府驻地有19公里远,离四角城村最近的村子也有3公里多的路程。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孟敏在这个曾经的小学、如今的教学点教书育人30年,300多个孩子先后从这里走了出去。孟敏告诉记者,下学期开学时,这些孩子就要到邻村的官营小学上学了,教学点今年只有三名学生。
四角城教学点
1名老师3名学生

  “鸡妈妈”伸开双臂努力地护着一群“小鸡”,这是孟敏和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孩子们的欢笑可以划破阴郁的天空,让周围的空气都充满快乐的气息。在孟敏看来,工作就是生活,每天都在重复,没什么特别,“一晃就30年了,我自己从没觉得已经这么久了。”今年47岁的孟敏说。
  在位于四角城村居委会驻地一楼的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记者看到,教室门口挂着两个标示牌,一个写着“一年级”,一个写着“二年级”。“2007年镇上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原来的四角城小学并入了附近村子的官营小学。”孟敏告诉记者。 
  “孟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数学和美术老师。”学生赵翊凡说,他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可以大声朗读课文。由于教学点就她一名老师,所以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美术、体育都由孟敏“一肩挑”。“不请假、不喊累”是孟敏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孟敏深知,自己请假就意味着孩子们没办法上课。 
为了孩子
她选择了留下来

  30年来,孟敏从未离开这个教学点,当年那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如今已经是47岁的中年妇女……
  1985年,土生土长的孟敏被安排到村里的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年她才18岁。当时这个教学点还是一所正儿八经的学校,有40多个学生,孟敏和另外两位教师共同挑起了本村教书育人的重担。 
  由于四角城是一个仅有300人的小村庄,孩子逐年减少,到后来学校每年的招生数量只能达到个位数。
  2004年,垛庄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撤校合并,将四角城小学并入了山下3公里条件比较好的官营村小学,并撤掉四角城小学。
  从四角城到官营村全是山路,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在没有校车的情况下,孩子到邻村去上学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出于安全的考虑,镇教育办调整了原定的整合计划,保留了四角城这个教学点,让年龄小的孩子在本村教学点接受一、二年级的教育,三年级再到官营村小学去上学。
  孟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来。
  现在,每年招收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在校生人数再也没有达到两位数。孟敏告诉记者,秋季开学时,教学点将只有3个学生。
  “这个教学点只要有学生,我就会继续坚守下去,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孟敏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