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乐于助人,钢山街道崇义路边有个热心修鞋匠
徐德祥24载用手艺传递爱心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7岁的徐德祥是钢山街道建业社区崇义路边的修鞋师傅,他从小因患小儿麻痹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拐行走。面对这样的打击,徐德祥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凭借双手养活全家。在修鞋之余,徐德祥还不忘助人为乐、传递爱心。24年来,他在小小的修鞋摊前忙碌,不知为多少人提供了便利。

  文/本报特约记者 胡恩娇 通讯员 唐文波 图/本报记者 黄广华

修鞋还能传爱心,很快乐
  “徐师傅手艺好,态度好,心眼儿更好。”一说起修鞋师傅徐德祥,建业社区附近找他修理过东西的居民大多都会由衷地称赞道。
  “第一次来找徐师傅修鞋时,我儿子才刚上小学,现在都工作了,虽然搬了家、有点远,可还是愿意专程开车过来。”13日上午,徐德祥的修鞋摊前,刚修好鞋子的华龙小区居民段振习说,徐师傅平时很忙,今天来之前还是提前电话预约的。
  “徐师傅人特别好,上回我爱人腰带坏了,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不给修,最后还是来这里给修好的,而且很便宜。”来给孩子修鞋的孙女士表示,由于都是熟客,有次她鞋子边开胶了,让徐师傅给粘上。人家徐师傅不仅用胶粘好了鞋,还压了几道线,非常结实了。当孙女要付钱时,徐德祥却摆摆手,怎么都不收钱。孙女士过意不去一再表示感谢才离开。
  “遇到些小活儿,或者老弱病残来修东西,他经常不收钱。碰到没零钱的,他也不要了,说下次给,可他连个账本都没有。”建业社区的老街坊李成安说,徐德祥身有残疾,妻子也看不到东西,还有个上初中的女儿。就是这么需要帮助的一家人,却从没伸手请别人帮过自己,反而还时常向他人伸出援手。
  每天少收10来块钱,一年下来就是4000多元。这对正常家庭来讲都不算是个小数字,何况是这样的困难家庭。“我自小残疾,却没被父母和社会抛弃,一直有好心人关心帮助,心中特别感恩。”徐德祥笑呵呵地说,他修鞋并不仅仅为了赚钱,能维持经营就好,为大家服务好,并且想把爱心传递出去才是最快乐的。

精益求精修好鞋,凭良心
  “城区修鞋的摊子那么多,有的人来这里油钱都比修鞋钱多,为啥?因为值!”段振习说,老徐动作麻利、做工仔细,修过的鞋舒服、耐穿。“真的,我可不是托儿。”来修理东西的或者单纯路过的人,只要说起徐德祥,都是满口称赞。
  “甭管谁来,穿得光鲜亮丽的也好,衣衫破旧的也好,老人来也好,小孩儿自己来也好,老徐不分高低贵贱,一样的好态度,一样的面带微笑。”在附近铁合金厂退休的林大娘说,来修鞋,坏的地方老徐能给修好,还没发现可能会坏的地方,老徐经验丰富看到了,也会顺手给修好,而花了钱修理了又穿不了几天的,老徐就坦诚相告,不给修了,不让多花冤枉钱。
  “有时候他都开始收摊了,但只要有人来,从不拒绝,都是帮人修好了才回去。”铁合金厂退休的刘大爷说,有一次,他下班路过,看到徐德祥收拾好了摊位,还在东张西望,好像在等人。原来是一位修鞋的客户说好的下午下了班来取鞋,可能有事耽搁了,一直没过来,当时天已经黑了。后来客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取鞋,看徐德祥还在,一再道谢。
  还有一次,一双送来需要换鞋底的鞋子,徐德祥发现这个鞋底他这里没有,打电话询问同行,也没有。他只好架上拐杖,开着自己的小三轮车,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南市场找到一双可以匹配的鞋底,事后鞋主人才知道这双只收了成本价的鞋底来得多么不容易。
  “干一行爱一行,当初跟师傅学了修鞋,我就想当个好修鞋匠,大家满意了,我也就满足了。”徐德祥这样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