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子戏:“依团代传”,老树生新花
2014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弦子戏是流传于鲁西南地区的古老剧种,是在元明俗曲小令的基础上,经过艺人数百年来的加工和创造,发展成为多乐调的戏曲声腔类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自上世纪60年代菏泽市大弦子戏专业剧团被撤销,这一珍稀濒危剧种在齐鲁大地销声匿迹40余年。
  由于长期没有专业剧团和演员,这些年挖掘整理的音乐唱腔和技艺一直没有人员学习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大弦子戏传承人、老艺人年事已高,抢救和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菏泽市文广新局与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另辟蹊径,以现有山东梆子和枣梆两个专业剧团为依托,大胆尝试跨剧种“依团代传”,选调部分优秀青年演员和学员学唱大弦子戏,实施以培养骨干演员为主要内容的“薪火”工程。“通过这种传习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大弦子戏传承过程中存在的招人难、投入大、效率低问题,从而打破大弦子戏‘有剧种无剧团、有技艺无人传’的尴尬局面。”菏泽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庆勇说。
  经过3年薪火相承,共培养大弦子戏骨干演员15人,抢救挖掘了20多个经典唱段和5个传统折子戏,同时挖掘整理和录制完成了《大弦子戏经典音乐曲牌》等一批文字音像资料,恢复演出传统剧目《两架山》,并于今年7月12日在菏泽大剧院公演,将消失40多年的大弦子戏重新搬上舞台。更为重要的是,“依团代传”创新了对代表性传承人(老艺人)的保护和传习模式,培养和集聚了一批演唱大弦子戏的骨干力量,为今后大弦子戏的振兴和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本报记者 李德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