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十年没有假如
2014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相华
  最近,一篇报道三联大败局的文章受到各方关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很多购买彩石山庄的市民希望尽早解决这场10年纠纷挽回损失;今年正值三联成立30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三联集团轰然倒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被冠以“学者型企业家”的张继升近况如何,64岁的他能否老兵归来;三联商社波谲云诡的控股权之争,黄光裕何以能笑到最后。
  其实,这些问题从如今的视角来看,虽还不能盖棺论定,但结局似乎都已经写好了剧本。我们都不是当事人,自然无法知道其中细节,不过,就算是当事人,如今他们都分散在各行各业,囿于各种原因也不会完全诠释。
  我的朋友圈有不少曾经是三联集团的员工,他们对三联的感情很复杂,既爱又恨,也充满了遗憾和无奈。想一下,上个世纪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正是20出头的姑娘小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彼时的三联集团也正是光彩照人的年纪。很多人都以成为三联集团员工为荣,三联也网罗了天下英才,如今在济南商圈的很多翘楚身上都有三联的烙印。
  不过,随着三联集团的失败,迫于生计他们各自奔走,在旁人面前他们从不主动谈起三联集团,但是与以前的三联同事相遇,他们都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在三联的点滴,因为三联集团对他们其中很多人来讲,是青春、爱情、事业、家庭等诸多元素的合体。
  我曾经有过一个假想,假如三联集团一直健康发展,不曾在2010年倒掉,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仍在商贸业称雄,房地产可比肩万科,我身边的这帮朋友是否也会像阿里巴巴员工一样持有公司股份,成为千万富翁……
  一位前三联集团员工对记者说,三联走到如今的地步至少有三个败笔,而且这三道坎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首先是重组河南的郑百文多花了钱,借壳的费用远远超出了正常IPO的成本,使得财务状况下降;其次是投巨资建设阳光舜城、凤凰城和彩石山庄,导致资金流极度紧张,一度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第三就是痛失上市公司三联商社控股权,没有了融资平台,直接加剧了三联集团的溃败。
  我非常同意前文所说的,“复杂的政商关系、莫测的行业变化成就三联,也颠覆三联。”但就感情而言,我想说的是,死于青春期的三联集团真是命途多舛,时运不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元她一点也不占,特别是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病情恶化,直接加速其死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