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脚下的艺术瑰宝
——齐鲁碑刻文化苑掠影
2014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葛毓臣 
  早在去年五一就从媒体上得知千佛山南门外修建了一处碑刻文化苑,可惜因故一直未能前去参观。今年重阳节山会,当汇入摩肩接踵的人流,浏览了依然如故的那些小吃、山货、手工制品等摊点货位之后,突发一念:如此拥挤不堪、人声鼎沸,何不去碑刻文化苑参观一下呢?碑刻书法是自己之所爱,可以让浮躁之心得以冷静一下,也了却一个心愿。
  沿着盘山道,经万佛洞、文昌阁门前,过弥勒佛、梨园一侧,径直来到南门外西侧的齐鲁碑刻文化苑。走进园区,但见万木葱茏,植被茂盛,与刚刚路过的山会那人山人海、喧嚣火爆的热闹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处碑刻园区占地面积57500平方米,采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手法,集中展示了从秦代至明清时期山东历史上132块著名石碑的复制品,以其独具特色的碑刻文化,成为济南市首家碑刻文化主题公园,在全省也不多见。
  整个展区分为室内文化展区和室外碑刻展区。室内主要展示具有较高历史和书法价值的碑刻拓片,作为书法、碑刻文化交流的场所。室外展区则以露天陈列为主,按时间顺序将132块石碑分为四大展区。顺着游览环道,笔者首先来到明清碑刻展区,这里共展示碑刻56块。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御制孟庙碑、明太祖诏旨碑、朱元璋白话碑等。特别是康熙御制孟庙碑,高达三四米,龟伏螭首,蔚为壮观。之后来到宋金元展区,此处最著名的有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临朐东镇庙碑,特别是体量最大的宣和碑,巍然耸立、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而隋唐展区,虽仅有10块碑刻,但不乏大家手书。如神宝寺碑、大唐赠太师鲁圣孔宣尼碑等,气度不凡,令人叫绝!特别是造型别致的双束碑,别具一格,不同凡响,让人刮目相看。沿着两旁郁郁葱葱的平坦弯道,最后来到汉魏碑刻展区,其间矗立着30块名碑。其中最著名的有号称“汉碑之祖”的鹿孝禹碑,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以及书法名碑张迁碑、史晨碑、礼器碑、衡方碑、文殊般若碑等。其书法功力之厚、造诣之深,着实让后人敬仰钦佩!最后在接近出口的文化墙展区,笔者边走边欣赏了清玉虹鉴真帖,该帖是玉虹楼法帖中的一部分。玉虹楼法帖是孔子69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其中展有米芾、黄庭坚、颜真卿等书法大师的作品。
  漫步浏览这100多块名碑,其墨迹有的端庄沉稳,有的龙飞凤舞,有的潇洒飘逸,有的遒劲有力,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块块石碑展示出中国碑刻文化的独特魅力,字字句句闪烁着汉字书法艺术的璀璨光芒,给人以高雅的审美享受。我不禁惊叹千佛山景区如此不显眼的一角竟藏有如此蔚为大观的书法艺术瑰宝,给人们提供了如此丰富多彩、底蕴厚重的文化盛宴。可惜在我参观期间,只见过寥寥三四个参观者。假日尚且如此,平时也定是门可罗雀。如此值得欣赏、品评、临摹、研究的文化圣园,竟这般冷清寂寞,不禁深感遗憾
  正感慨之时,忽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握一支铅笔,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地临摹着秦李斯小篆碑。现存泰山岱庙中的这块秦刻石,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纪功刻石之一。其刻辞全文可见《史记·始皇本纪》,明代尚存二世诏书中的29字,可谓弥足珍贵、无价之宝。眼见这位老爷子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临摹神态,不禁使我肃然起敬。呜呼!在眼下人心浮躁、华而不实的世风下,难得还有凝神屏气、潜心致志学习、揣摩碑刻文化、书法艺术者,怎能不令人敬佩呢?我那颗寂寥落寞的心,顿时感受到了一些慰藉和温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