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三四天的活现在五分钟搞定
人社中心:有了数据库工作起来省了很多事
2014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于悦    

  每年四月份,是社会保险缴纳基数调整的时间。甸柳街道人社中心称,指挥平台投入使用后,今年可省了不少事。
  甸柳新村五区四号楼的刘女士称,自己今年收到的医疗保险缴费通知,是通过手机短信知道的:“跟小区里其他人聊起来,他们交社保的也是短信通知,大家都觉得这样还是挺方便的。”
  甸柳人社中心负责社保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在甸柳人社中心接续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有1480人,放在以前,每到这时候工作人员都得挨个打电话去通知调整情况,以免居民缴费金额不足造成社保中断。”
  1480个人的电话,工作人员一打就得用上三四天。而使用指挥中心建立的居民基础信息平台,只要在平台中选定“灵活就业人员”一项条件,就可以全部提取出人员的联系电话,在通过平台的“短信发放”功能,不到五分钟,就可以将消息全部通知给居民了。刘女士等人正是因此接到了社保缴费的短信。
  社区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对社区的居民信息、楼宇信息等进行采集与实时更新,汇总成信息“大数据”,可以使社区服务更加精确和便捷。据了解,甸柳新村的居民信息数据库从2008年就开始建立了,初衷是了解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例如居民构成以及需要援助的人的基本情况。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称,“对老年人的管理也非常方便,例如想看80岁老人的健康情况,输入条件以后,就能筛选出来,也会统计辖区里的应届毕业生信息,掌握他们所考取的大学和专业,利用寒暑假对他们进行电话跟踪访问,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就业观念。”
  高雷键表示,整合居民信息是管理需要:“如果一栋楼着火了,可以查看这栋楼的居民是否都安全撤出,在地图上,点击一幢楼就能看到该楼内所有家庭信息。”通过这个系统,街道办实现了“以房找人、查人知住”,比较快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甸柳新村街道办公室的刘亚男告诉记者,他们未来还设想利用三维地图达到GPS定位功能,加入到已在济南实施的老年人“贴心一键通”项目,同时把老人的医疗信息等纳入系统,方便管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