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政服务 优化区域交通
——威海市财政局推动“外衔内优”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纪实
2014年1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丽娟 
通讯员 王明德 李国林

  威海地处山东东北角,内外交通受制于先天区位,为克服这一区位劣势,威海市财政局立足公共财政服务,着眼推动对外交通的衔接、区域内部交通的优化,对近年来威海在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格局中的卓越发展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交通发展需要财力支撑,近年来,威海市财政局坚持以保障交通系统平稳运行为基础,以促进交通系统加快发展为重点,着眼创新管理、完善制度、明确事权、加强监管,积极探索新时期交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了反映灵敏、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力保障了全市交通事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可以说,近年来,威海区域内部交通的优化,打破了基于行政区划的县(区)域分割,促进了大威海区域一体化发展,尤其是以荣文高速、江家寨立交桥为代表的区域交通优化工程建成,得益于威海市财政局的交通财务管理和保障。
专项制度保证   两年投入5.7亿余元
  2012年以来,威海市财政局坚持制度先行、管理跟进,健全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全市交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保障。
  立足改革要求,完善制度办法,切实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市财政局陆续出台了《威海市交通预算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覆盖到资金补助标准、使用流程等方面。
  立足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2012年以来威海市级财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大中修、日常养护小修保养、水毁等补助资金1.4亿元。
  截至2013年底,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已完成县道77公里、乡道38公里、村道22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危桥改造已完成大桥2座、中桥9座、小桥18座,累计完成投资5229万元;安保工程已完成县道152公里、乡道50公里、村道1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813万元。此外,重点城乡结合部的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维护纳入年初预算统筹安排,实行重点扶持,推动城市公交绿色低碳发展。
  立足财政职能,加强项目管理,着力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加强内部联动,从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检查等方面对交通建设资金实行全过程管理,覆盖到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每个环节。对交通部门提报的资产配置、政府采购项目,首先提报市政府投融资管理办公室审核,严格依据资产配置规定,提交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按照招投标确定的最终价款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中标单位。同时,为了加强对交通专项资金的监管,组织对交通部门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预见体现水平   提前把握改革方向
  着眼于交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树立和实施依法理财和制度理财的交通财务管理新理念,威海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在项目管理、经费保障、资金监管等方面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全面构建新型的交通财务管理体系,为威海区域交通的“外衔内优”提供财经制度和财力支持。
  加强县乡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程招投标制度,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确定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参与力度,制定具体参与实施办法,提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比重,实现对县乡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投标、建设过程、竣工验收等全阶段的评审。
  建立与公路人员经费支出水平相适应的财政资金动态调整机制。从地方实际看,随着公路事业人员社保缴存基数、工资性收入的调整,燃油税费改革后核定的人员经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同时,随着公路部门对国省道项目施工管理的加强,管理费用也呈刚性增长,但公路部门有限的经费难以满足该项支出的快速增长,为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予以保障。
  适时下放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资金的管理职能。目前,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资金由省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工程完工后,节余资金收回。
  为调动地方加强工程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同时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更好地支持地方干线路网建设,威海市财政局调研建议将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市级财政,工程节余资金直接用于本市干线公路的建设、养护理。
提高使用效益   新建改造干线539公里,国省道密度跃居全省前列
  
  经积极争取,威海境内的荣文高速、江家寨立交桥、S301石烟线外移、香水河大桥等29项重点公路交通项目列入国家、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盘子并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5亿元,新建、改造干线总里程达到539公里,约占全市干线通车总里程的40%。
  目前,威海境内的国省道人口密度达到5.32公里/万人,面积密度达到23.31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
  突出社会运作,抓好干线日常养护资金管理。两年来,按照“嫁接模式、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思路,协调公路部门在全省率先推进干线日常养护资金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下达后,由公路部门提出资金安排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通过公开招标招选有资质、信誉好、价格低、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社会企业,签订养护承包协议,规范实施干线日常养护工程。工程实施中,公路部门负责按季度审核上报工程计量,财政部门加强专项监管,计量资金直接末端支付施工单位。
  突出事权划分,落实项目前期费用统筹负担。依照事权划分原则和公路行业管理体制变化实际,市财政局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与各级公路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工作支持。2012年,研究通过了《关于下达国省道改建及养护大中修工程按属地分担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最终明确除特大桥隧等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外,其他公路项目前期相关费用全部按属地管理列入地方财政统筹范围,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
  通过这一办法,2012年以来,威海市各级财政累计为境内S301石烟线等20个公路改建和养护大中修项目落实前期费用7330万元,有力地保证了这些项目的如期开工和顺利推进。
  突出方法创新,有效满足危桥改造需求。威海地理位置特殊,极端天气频发,强台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除每年例行检测上报的计划性、周期性改造的危桥外,还有一些因恶劣天气导致的突发性危桥。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或其他原因出现的危桥,市财政局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方面协调公路部门按既定程序先行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改造建议,争取省列计划支持;另一方面,创新运作方式,结合燃油税费改革后项目报批实施步骤多、运作时间长的实际,加强向市政府的汇报请示,通过争取支持,采取不进行施工招标,直接委托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监理单位进场施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危桥改造工程,消除安全隐患。近两年,先后有309国道、牟白线等多座突发危桥得到及时抢修维护,最大限度保障了国省干线的通行安全。
  突出沟通协调,着力加强重点事项的调研。对燃油税费改革后交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财政局采取座谈讨论、实地调研等途径,与各方沟通探讨。比如,在公路工程管理费问题上,燃油税费改革后,这部分资金省里不再负担,公路部门多次反映要求纳入地方政府财政统筹范围,前期调研认为工程管理是公路部门应尽的职责,相应费用不应纳入地方财政。然而,经过实地到公路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发现,公路施工管理是一种驻地式的外业管理,条件较艰苦,有些施工地点位置偏远,日常办公确需相应的工程管理经费予以保障。目前,市财政局正研究相应的支持措施。
  突出审计监管,确保工程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市财政局对工程资金管理的重点也由前期的审批管理转向后期的审计监督,联合监察、审计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等办法,加强对工程计量支付、资金使用等环节的重点监督,把握关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