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德艺双馨
记“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钢 通讯员 赵媛媛
50多年,他在中医研究道路上,永不停歇;50多年,他创立的中医特色疗法,代代相传;50多年,他桃李满天下,为中医后学树立了一座永恒丰碑。
他就是我省第二位“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著名周围血管病科专家尚德俊。
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全国30位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尚德俊位列其中。他是继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灿玾之后,山东省内第二次获此殊荣的行业领军人物。
立志悬壶: 西学中,半路出家开启一生中医路
“我原本是学西医的,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学的中医。”11月24日下午,记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见到了尚德俊教授。虽已是82岁高龄,但尚老仍没放下他挚爱一生的中医事业,如今他仍坚持出门诊,进行中医研究。
谈起自己与中医结缘,尚老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1932年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县的尚老,童年的记忆里更多是日本侵略。由于父亲早逝,1939年,7岁的尚德俊随着逃难人群到了洛阳,跟随自己的叔父生活。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颠沛流离几乎成为常态。在颠沛流离中,尚德俊的多位亲人因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相继离世,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叔父建议尚德俊学医。从那时起,一个悬壶济世之志在尚德俊心中扎下了根。
1952年,尚德俊考取今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山东医学院。三年的学习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尚德俊一直沉浸在汲取医学营养的快乐之中。1955年,成绩优异的尚德俊从山东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辽宁省锦西县卫生院(当时的县人民医院)。
“当时的条件很差,和现在没法比。”回忆起在当地一年左右的工作,尚德俊心里很是难忘,尽管条件艰苦,但尚德俊在那里开展了普外科、急腹症、肛肠疾病、创伤等诊治和手术治疗,他所学的医学知识终于有了一展所长之地。
由于尚德俊的勤奋和出色工作,1956年夏天,他被选派参加了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即天津市中医研究班。“说起来,让我去学中医,我一开始也不太理解。”尚德俊有点象孩子一样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我是学外科的,怎么还去学中医?”
然而正是这个让他不太理解的命运安排,为如今一代“国医大师”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我是半路出家学中医,中医的很多东西并不懂。”尚德俊说,当时他们先从《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学起,“当时仅这古文字,就是一大难题。”
尽管重重困难,但那颗悬壶济世之心催促着尚德俊不断奋进。每天凌晨三四点的微光中,时常能捕捉到尚德俊悄悄起床,走进教室学习的身影。经过六个月的刻苦钻研,尚德俊逐渐克服了中医古典文献深奥不易理解的难题,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知识等。
“学习了两年理论后,最后一年实习。”尚德俊说,由于自己是从事外科专业,他就到了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临证实习针灸、内科等。实习中,他抓住一切机会向老专家学习,并在学习班里第一个发表了论文。
1958年,尚德俊写出了《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主要收获与体会》和《针灸疗法治愈扭伤病例介绍》两篇论文,被中医老师评为西医学习中医的最好论文。1959年,尚德俊中医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名,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唯一金质奖章和证书。自此,尚德俊开始走上了祖国医学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道路。
尚德俊名医传承工作室主要成员讨论疑难病例
医者仁心:开创脉管炎新疗法,患者截肢率大大降低
相关链接
1959年,从中医班毕业的尚德俊,分配到了山东省立中医院,即为现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
“当时很多中医名家都在医院,很多治疗方法很独特,像外科的张瑞丰主任、骨伤科梁铁民主任、肛肠科韩长泰主任。”谈起自己的学术成果,尚德俊总是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是在学习他们医术的基础上才有所进展的。
“当时,张瑞丰主任用熏洗方法治疗疾病很有效,我就随身拿个小本,随时记录下张主任用药的情况,患者的情况等。”尚德俊说,然后自己又查阅了历代医学名著,寻找其中有关熏洗疗法的记载。
1960年代恰逢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几年。“那时候饥荒很严重,家里几乎人人都因为饥饿浮肿。”然而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尚德俊用粗黑稿纸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熏洗疗法》,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熏洗疗法专著。“那时候穷,为了节省稿纸,书稿没有草稿,是一稿而成。”
在当时的经济和医疗条件下,有很多患者因得不到救治而致残或丧命。每当看到这样的患者,尚德俊都为自己无法为患者解除病痛而着急自责。
“当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很高,但对这个病治疗效果并不太好,基本是靠截肢,但截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尚德俊说,五、六十年代,山东省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很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称“贫穷病”,那时,山东人民的主食多为地瓜干,几乎人人都是营养不良,再加上北方特有的寒冷气候,时间一长,得此病的病人越来越多。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看到这样的情况,尚德俊毅然投入到了该病治疗的研究当中。“当时,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上有很多好的经验。”西医出身的尚德俊在吸取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又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开创了独特疗法。
1964年,尚德俊在我国首先研制创用四虫丸,并相继创用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著名有效药品,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效果。1965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工作会议上,尚德俊宣读了《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0例临床观察》,受到了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王嘉桔教授的高度评价。
1969年,尚德俊总结了约三万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2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的长篇论著,通过实践,获得了有效率87%和治愈率46.4%的良好效果,并把截肢率降低到了9.5%,而在此前该病的截肢率超过30%,有的地方甚至能达到70%。而这样好的治疗经验,就算在如今也是难能可贵的。
“看到越来越多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不再截肢,我就心满意足了。”尚德俊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是由全国著名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尚德俊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在国内率先成立的特色专科,学科建设及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研究的龙头单位,2003年被批准为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200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007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山东省名中医专科。现成为全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心。
如今,该专科病房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90张,东西两院区设有专科门诊和周围血管检查室,并设有特殊治疗室、中药熏洗室、研究室、资料室等,技术力量雄厚,有激光多普勒、彩超多普勒、周身血管功能检测仪、循序压力治疗仪等多种现代化设备,为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严师高徒:学生病历写不好,要一遍遍重写
▲尚德俊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入,尚德俊逐渐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覆盖到整个周围血管领域。尚德俊也逐渐成了全国周围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特色专科。
出了名,慕名而来的患者就越来越多,但成为大专家之后的尚德俊仍保持着原来的本色。“尚老,在病人眼里特别和蔼可亲。”尚德俊的学生,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陈柏楠说。
让陈柏楠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位病人因患脉管炎脚趾头坏死,伤口感染绿脓杆菌,整个病房的气味有多难闻可想而知,尤其是夏天,捂上三层口罩都熏得慌。医护人员实在受不了了,就在三层口罩中间再放上一层沾了酒精的纱布,但鼻尖残留的气味还是让他们饭都不吃不下去。尚德俊不一样,直接蹲下去给患者换药,换完药洗了手,什么事都没有。
如今,尚德俊这种对病人的方式在该科室传承了下来。“在周围血管病科,这样的病人很常见,我们的医护人员都不怕脏不怕累。”陈柏楠说,如今处理这样的患者,在他们科室很寻常。
病人眼里虽然很和蔼,但在学生眼里,尚德俊却是严厉异常。“尚老做事特别严谨,所以对学生、对科室的医生要求也同样严谨。”陈柏楠说,在尚老的要求下,科室里好多大夫写的病历都改过很多次。
尚德俊虽然很严格,但每个学生都以能成为他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尚德俊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张恒龙到现在都完好的保存着老师在三十年前为他修改的论文,所有的修改意见都用红笔一条一条清清楚楚的罗列出来,连标点符号的改动都是恰如其当。
“我们不仅要继承尚老的医术,更要继承他的医者仁心,他的严谨治学态度。”陈柏楠说,尚老开创的很多方剂、很多疗法仍在该院乃至全国各地继续使用,很多疗法仍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良方。
为了继承发扬尚老的医德医术,2011年3月5日,在尚老八十华诞之际,该院周围血管病科启动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尚德俊教授传承工作室。工作室从600余份老中医原始病案中筛选出108份整理建档。这些病例基本上可以反映尚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诊疗特色和辨证思维特点,全部病案纸样均经老专家点评、按语后存档,以利于后期探求诊疗规律和临证经验的研究验证。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陈柏楠表示,工作室将在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对认识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思辨特点,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尚老这种医者仁心、德艺双磬,我们会继承和发扬下去。”陈伯楠说出了所有中医人,所有医者的心声。
▲尚德俊教授参加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巨锋摄)
▲尚德俊教授带领科室人员查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