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裁缝”赵秀法:干活上瘾,一个能抵三个
一项技术创新给企业省了40万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秀法特别爱笑,对于喷涂工作,他笑着说:“干得上瘾!”
     本报记者 刘云菲 通讯员 崔霞 黄玉生                                   
  汽车喷涂技术工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车辆喷涂车漆,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汽车裁缝”。聊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喷涂技师赵秀法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6年,他称自己干喷涂上瘾。就是凭着这股劲头,他在技术上钻研创新,一项技术就能给企业节省40万。今年更是荣获了“聊城市首席技师”称号。
曾连续工作25个小时不合眼
  聊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厂的客车喷涂车间就是赵秀法每天工作的地方。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干喷涂工作需要格外细致和耐心,他的超长毅力是出了名的。公司教育学院院长王林豹说:“赵师傅一人干的活能抵三个人,他能一口气站上几个小时一直干活。”
  赵秀法笑着说:“一拿起喷枪干起来就上瘾,也不觉得累。”2003年有一批要得急的客车需要加班喷出来,赵秀法领着几名工人,连续工作了25个小时不合眼,完成了五个车的喷涂任务,这相当于平时三四天的工作量。等走出喷房的时候,他差点晕倒。夏天往往是喷涂工作最难熬的时候,车间内温度达到三十八九度,工人们还要穿着防护衣,带着防毒面罩。赵秀法肠胃不好,凉水和防暑饮料都不能喝,即使是这样,他也能连续工作8个小时。
  喷涂工作相当繁琐,一个工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直接影响车辆质量。在工作中,赵秀法有自己的座右铭,就是:“保证一次做对,决不返工。”王林豹说,赵秀法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他的喷涂、调漆一次合格率在98%以上。“要是把工人们做过的喷漆管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赵师傅做的,就是不一样。”
半夜骑车来帮忙解决问题
  能给汽车做一件美丽衣裳,光靠“裁缝”的细心还不够,更需要技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批中通生产的纯电动客车给人们眼前一亮,这也是企业第一次生产这类车型,在零件喷涂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赵秀法做了很多次实验,终于研究了一种湿碰湿的喷涂技术,这种技术能减少烘烤时间,不仅提高了工艺,还大大减少了成本。单这一项技术革新,就能给企业一个项目节省成本40万。
  同事杨峰说,赵师傅有个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晚上十点钟给赵师傅打电话,请教技术问题,赵师傅一定会接电话。有时他甚至半夜骑自行车七八里地从家里赶到厂里,现场帮忙解决技术难题,“赵师傅对工作非常认真,他不怕得罪人,看到谁在技术上说的不对,他会指出来,我们都很佩服他。”
“干工作没有付出哪有回报”
  现在,赵秀法除了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指导工人们进行操作,他还带徒弟,将自己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交给徒弟们。赵秀法说,培训学员这项工作比技术工作还难。“现在的孩子知道的多,问的问题也很专业,每天晚上我都要在网上看两个小时资料,我就怕自己哪里回答不上来,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尽管已经成为技术大师,赵秀法依然保持谦虚的姿态,他在传授弟子技术问题时,更愿意与他们谈心,“我刚讲课的时候,有的学员就睡着了,我觉得要变化方法,先谈心,交朋友,解决孩子们的生活难题。后来讲了三四个月,上课没一个睡觉的。”赵秀法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来到车间没几天就走人了,他觉得很可惜,“有一个孩子干了一天就走了,我也是从一线干起来的,干工作不要先讲回报,没付出哪有回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