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书画之变
2014年12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历史在前进在进步,艺术亦然。每一个时代,都有艺术高峰和领军人物的出现。正如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主客观环境、内外因条件、上下者同欲所共同制造出的局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时代和艺术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艺术当随时代而变的公理。
变与不变——中国哲学思想中《易经》乃万家之宗,易字含义有三:一为变化,即“一阖一辟谓之变”,变化在开合之间,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古今中外公认之理,西方哲学尚无歧义;一为简易,所谓大道至简,任何伟大的道义哲理均孕育于朴素之中,易识易知易行易学;一为不易,正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是自然界中的匆匆过客,认知角度及认知视面均有局限,存在和发展是不易和永恒。至于艺术乃至书画,置于世界中置于文明内如沧海一粟,“易”是其正常发展规律。书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必有继承和发展,立足当代,师夷长技,完善自我,升华民族大艺术。
变中看变——放在不断推进的历史长河中看艺术之变法,始终在印证《易-系辞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公理,严复译赫胥黎之《天演论》亦言“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王羲之之凌空出世,一变前人朴拙厚重之风,自是清新流畅、雅致高韵!其后盛唐颜真卿、欧阳询、孙过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元赵孟頫,明清王铎、傅山、董其昌至近代于右任、吴昌硕、毛泽东、林散之、谢无量等名家。大凡艺术集大成者,需功底深厚、犀心悟道、学养濡化、逸神妙能,能缜思求变、自成一派并心源造化。
创新求变——“笔断迹连,迹断意连,意断势连”是中国画有别于西洋画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画标签的真实写照。中国画讲究神韵,“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大师的创作,成竹于胸,超然物外,一瞬间的永恒。近代山水大师黄宾虹大胆变通使用新的笔墨之法,黑密厚重下层峦叠嶂,层次分明,综合运用色破墨和墨破色,系统运用五笔七墨并将该法归纳总结成艺术理论,影响深远。
新时代艺术家恰逢国泰民安、物丰民阜的华夏盛世,盛世收藏催生了艺术的的空前繁荣和发展,但辩证地看一下,艺术和金钱及权力的结合也滋生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浮躁局面,还原艺术的沉静、弘扬艺术的美在、升华艺术的真意,吾辈任重道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