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应推动个性回归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中国,高考改革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这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还因为高考有着基础教育“指挥棒”的特殊属性,每一次改革都将改变一批甚至一代孩子所受教育的理念与方式,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唯分数论”“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前步履维艰”“学生负担过重”“考试舞弊”“择校热”……种种顽疾,困扰教育领域多年却始终无法根治,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最终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指向高考。
  改革之难,不仅仅难在触动利益的制度设计,也难在以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价值作为改革的思想支撑,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教育,是通过考试制度下的“以分取人”把公平放在了首要位置,那么,当前透露的改革方向,则是在公平基础上,让教育更尊重个性、体现个性。这不仅仅是通过高考改革撬动整个教育链条的良性发展,更是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提升,推动着教育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最根本认知回归。
  当然,要迈好这一大步,并不容易。在设计科学的同时兼顾公平,尽可能保证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准确、公正,还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但是,再深的水也得趟,再难的关也得过,再复杂的题也得解。毕竟,教育关乎我们的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赵婀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