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公车易,消除特权思维难
2015年0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传涛

  25日,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的公务用车在昌平区举行首场拍卖。这些公车来自保监会、证监会、国家信访局、全国妇联等6家单位。此次拍卖会是中央层面取消公车的首场拍卖会。(1月25日《法制晚报》)
  无论是在许多官员看来,还是在普通市民看来,所谓公车的特殊身份象征本就不合规矩。然而公车改革改了20多年才改到现在这个程度,说明公车在官员心中的特权意识之浓绝非只字片语可以说清楚。
  许多单位的公车像一头被盖住了眼睛的毛驴一样,基本没有歇息的时间。在本场拍卖会中,一辆登记于2009年4月的“帕萨特”竟然已经跑了超过88万公里,也就是说,平均算下来,这辆车大约每天跑400多公里。在北京这个“堵城”里,能够出现比出租车还“拼”的公车,着实让惊叹。
  2015年,各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也将全面实施。在中央各部门的带头示范下,各地方政府的公车改革在方案设计上,并不是很难。接下来像中央各部门一样进行公车拍卖,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拍卖公车容易,消除特权思维难。一者,公车的数量仍然没有完全透明化,实现公众监督仍然很难;二者,我国公车改革仍然未完全步入制度化层面。
  本次公车改革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仅仅看到相关部门拍卖了几辆公车,就认为可以消除“车轮上的腐败”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