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受欺负
2015年01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戴群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成年人的社会里,都常见欺凌和被欺凌的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在一个学校里被人欺负而转学,转学后还是受人欺负,这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纠结,是否该鼓励孩子出于自卫而动手打人。
学校里和成年人的社会里,有很多人不打人、不骂人,从不欺负人,但谁也不敢欺负他们,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自信和Assertiveness。
Assertiveness是西方很推崇的一种做人的态度和品质,这个英文词很难用一个中文词来翻译和概括。它是一种气场,是一种对自己笃信的原则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是一种永远进取向上而从不自卑的精神,是一种自尊和尊严,是一种勇敢面对挫折、反败为胜的能力,是一种平等待人、自信而不傲慢的品质……小孩子一旦有这方面的培养,到了成年会受益无穷。英美比较推崇Assertiveness,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也会畅通无阻;而在亚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谦虚和忍让才是美德。
如果与我们互动的是同一种文化的人,守着同一种道德标准和古训,就不会有这么多现今国际舞台上的误会了,也不会有中西方个人交流间的文化冲突。问题是我们有了开放的必要,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引发了很多问题。我们中国的“韬光养晦”英美不理解,他们看到的是一日强大便无理取闹的蛮人;而英美的Assertiveness很可能被我们中国人看成是不知好歹,至少是不含蓄。
几年前英国教育预算大减,学校大幅度削减了教师的会议培训费用。我当时很想参加一个会议。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知趣一点,想都别想。我却写好了一个报告给了校长,要求拨款参加会议。这就是Assertiveness。我认为对我工作有利的要求就要提出来,同意与否是校长的自由,提不提是我的自由。校长对我的报告看都没看就批了一个大大的“NO”,校长的这个态度是我不能接受的。我重新打了报告,再次陈述我的理由,要求校长认真考虑。这次她在我的报告上写了一段话,说她认真审阅了,但根据现有预算条件她不能支付会费,并答应以后预算放松了会考虑我的类似要求。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任何人不能对我不尊重,不能对我的建议和要求敷衍了事。不急不躁,但坚定平静地争取个人利益,就是Assertiveness的主要精神。这也是我所主张的弱小的时候不能忍辱负重的原因——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参加朋友的晚会,由于种种原因回家非常晚,一进门就被妈妈骂了一通。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做?一个劲儿地委屈低头认错还是跟妈妈针尖对麦芒争吵,都不是Assertiveness。还是那个原则,不急不躁,但要把你的理由坚定地说出来:“妈妈,我知道您一定为我担心了,我是想按照我们约定的时间回家的,但是晚会迟开了,大家都没走,我一个人走了就显得不太合群。当然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我会立刻短信通知您,希望您能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示出一个女孩子不无理取闹、不唯唯诺诺的Assertiveness的品质。这时候若是家长还不依不饶,就显得比孩子还孩子气了。
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采取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公平又好立规矩。比如孩子在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家长往往会一忍再忍,心想我看你有没有自觉性,直到再也忍不下去了,一点小事就成了导火索,突然爆发,孩子不知所以,一个小错就被毒打一通,心里当然委屈。Assertiveness的家长会在孩子做错的第一时间平静地告诉孩子并解释原因。这样孩子从一开始就懂得是非曲直,再犯错误,自己首先就心虚了。在成年人当中,这种态度也是极有效的。一忍再忍,除非别人知道你在忍,否则这个忍的过程虽然让你费尽心机,但在别人那里毫无意义。一旦忍无可忍爆发了,吓人一跳,别人还以为你有问题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