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专章论述齐鲁文化内涵,让人耳目一新
“回答是什么比怎么办更重要”
2015年0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领秀城社区儒家学堂内的读书角。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省政府工作报告一共八个部分,除第一部分“工作回顾”之外,第七部分“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篇幅最大。省人大代表魏荣庆一边翻阅报告,一边对记者说,放眼全国,在历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文化”单列一章并占据如此大权重的,尚无第二家。
本报记者 高扩                           
传统文化外,还阐释红色文化
  打开省政府工作报告第18页,看不见公文风格的“第一、第二、第三……”,也看不到每段开头的对称句式。
  “报告文风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这在论述齐鲁文化的部分尤其明显。”1月27日,省政协委员、百替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孝平说。
  李孝平注意到,论述齐鲁文化的部分有七个自然段,只有最后两个自然段是部署工作,前五个自然段都是解释性的,讲齐鲁文化是什么。
  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有更深的感受。1月11日,郭树清主持召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涂可国是会上的6个发言专家之一。
  “回答是什么比怎么办还要重要。”涂可国说,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可如果弄不清传统文化是什么,哪些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从何谈起?所以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解释齐鲁文化的内涵。
  “报告不仅仅着眼于传统文化,还对近现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红色文化进行了挖掘和阐发。”魏荣庆注意到。
齐鲁文化古为今用是重大课题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孔府同专家学者代表座谈时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古为今用,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中齐鲁文化的部分完全符合这一思想,社会主义文化与齐鲁文化如何结合,报告中基本讲清楚了。”对齐鲁文化饶有兴趣的魏荣庆表示。
  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齐鲁文化特别重视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共同富裕,齐鲁文化一直传承着天下为公、以民为天的大同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齐鲁文化很早就倡导以人为本、人皆可为圣贤、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尊重个性、鼓励创造的理念。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齐鲁文化始终强调仁者爱人、政者正也、强不执弱的人文精神。
  “报告中,社会主义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结合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古为今用,从传统中发掘今日的价值。”涂可国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