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烛光”公益课堂在省城千佛山环卫所开讲
“孩子第一次有了家教”
2015年0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妮花阅读馆的姜娜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故事。
     24日,在济南市千佛山环卫所保洁员公寓,新的衣服、新的文具和一堂公益课让这里的孩子们沉浸于欢乐之中。作为“青春同行 益暖齐鲁”关爱贫困未成年儿童行动的一部分,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第二个“一盏烛光”公益课堂也在这里设立了。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红星
穿上新衣,开始了第一堂课 不会的题目不用再带回学校了。
  今年读初一的刘伟佳父母都在千佛山环卫所工作,从开始上学到现在,家里从来没给他请过辅导老师,自己也从来没去过什么作业辅导班,“碰到不会的题目只能留着,第二天第一个到学校,挨个问同学。”但是很多时候,他却很想像自己的一些同学那样,能够有一个作业辅导老师。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我们平时的工作时间就很紧张,没有时间陪孩子,更没有那个能力为他们辅导作业了。”环卫工人刘强告诉记者,不少像他一样的家长也有类似的担心,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落下了课程,而自己又无力请人辅导,“长久下去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团省委“青春同行 益暖齐鲁”关爱青少年活动的一部分,“一盏烛光”公益课堂活动将目标锁定在环卫工子女的成长和学习方面。1月24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与来自山东政法学院的志愿者团队一起来到了千佛山环卫所为孩子们辅导课业,“一盏烛光”——千佛山环卫所公益课堂正式开课。“这也算是孩子们第一次有家教了,不会的题目也不用再带回学校了。”看到志愿者的到来,刘强脸上也绽开了笑容。
  24日恰逢共青团山东省委“青春同行 益暖齐鲁”公益活动集中启动日,团省委和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也联合向千佛山环卫所的13名环卫工子女送去了羽绒服和手套、文具、课外书等,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开始了他们的第一堂辅导课。
二年级了还不会做钟表题 老师有耐心,一道题讲4遍都不烦。
  走进不大的会议室,插空坐在孩子们中间,来自山东政法学院的四位志愿者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没多久,老师们就能说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年级了。
  二年级的刘伟宸试卷上的钟表类数学题都做错了,志愿者郭传京细心地给他纠正错误。“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孩子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模糊,就很容易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比如今天有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钟表的问题摸不着头脑,看着钟表,却读不出正确的时间。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钟表的问题给他们讲清楚,以防止他们继续混乱。”郭传京表示,自己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会注重把题目还原成基本的知识点,通过把知识点给学生讲解透彻而帮他们打好基础。
  一道数学题难住了四年级的孙圣林,志愿者毕秋雨立即过去排忧解难。讲了3遍以后,她仍发现学生的脸上闪烁着不解的神情,“换了一般人肯定就没耐心了,但我们志愿者是真心帮助孩子,也就不会有什么不耐烦了。最后我通过把数字换成2和1,给他讲通了题目。”志愿者毕秋雨说,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却很容易成为孩子们的拦路虎,因此一定要有耐心,把题目讲细。
  除了辅导的时候有耐心、够细致,辅导老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也非常注意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主要是看学生们有没有偏科的情况,对于偏科较为严重的学生,我们会在以后的辅导中特别重视。”郭传京表示。
第一次读上了英文漫画书 安妮花阅读馆将为每个公益课堂提供免费图书。
  在公益课堂上,除了崭新的衣服、文具,一本本英文图书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虽然英语基础不太好,但看着一册册装帧精美的英文动漫读物,孩子们也都爱不释手。这些图书都是济南安妮花阅读馆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的。“从齐鲁晚报上看到孩子们的情况,希望能免费给孩子们提供英文图书,陪着一起玩游戏,希望他们在玩乐中能学到一些东西。”安妮花阅读馆的姜娜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50多册英文图书,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英语启蒙读物,有圆的,有方的,书本上都是各种有趣的图画,孩子们都抢着阅读。
  “有13本书是送给学生们的,剩下的书是流通借阅的,可以放在公益讲堂里面,我们定期过来更新,保证孩子们每周都能看到最新的图书。”课堂上,姜娜老师还给孩子们用汉语和英语讲述了诸如“snake和面”、“大灰狼上街”等非常有趣的故事。虽然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姜老师的诱导和有趣故事的吸引下,他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上次我们参加了段北环卫所的活动,学生们对送去的书籍和课程都非常欢迎,这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姜娜表示,安妮花阅读馆将会全力支持张刚大篷车“一盏烛光”公益课堂活动,他们将会为每一个新开的公益课堂提供英文书籍和课程,而这些都将是免费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