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卖志愿软件不能退费了事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学生和软件公司之间是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学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两种关系之间没有也不能有交叉。学校为软件公司大开推销之门的背后会否存在利益勾兑,都需要教育体育局依法依规深入调查。
□特约评论员 李松林
“一套高考志愿填报软件150元,还要求所有高三学生必须买。”6月2日,陕西宝鸡虢镇中学的高三学生向记者投诉。校方称,系软件公司进校园推销,是高三年级办公室个别老师的行为,学生可自愿购买,现已退还全部费用共130500元。(6月4日《华商报》)
“高考大战”临近,一些学校和商业公司愈发按捺不住冲动,想要趁此“再干最后一把”。要求学生强买被套、校服、教辅资料等还不够,这次直接上“高科技产品”——志愿填报软件。虽然校方回应这是“个别老师的行为”,有些归因“临时工”的意味,但全校1700多名高三生居然有870人购买,要不是学生投诉,这个数字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很难说没有强制购买的嫌疑。
近几年,国内爆出多起强制或变相强迫学生购买东西的丑闻,这不仅违反教育部门和教育法规的相关规定,侵犯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也凸显出相关学校在校务管理和服务学生上的不规范、不透明。类似事件中,校方和相关推销公司究竟有没有发生不正当关系,屡屡激起公众的暧昧想象。比如,此前有媒体报道,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把校服每件按照校长6元、总务处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武汉部分中小学为了获得保险提成,要求孩子购买保险,并且对不买的孩子实行点名。具体到此事,究竟是不是“个别老师的行为”,有无学校领导在其中推波助澜,学校为软件公司大开推销之门的背后会否存在利益勾兑,都需要教育体育局依法依规深入调查。
此外,此事的定性也需教育体育部门做出进一步认定,不能简单一句“已退费”了事。根据发改委《关于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中小学按照规定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原则。”此事中,学校方面“没有强迫学生购买”的表态,与学生口中“要求所有高三学生必须买”的说法大相径庭,谁真谁假直接影响着事件定性、后续处理和汲取教训。本着还原事实、维护师生利益的原则,“已退费”的姿态注定不能是事件终点。
话说回来,不排除校方或个别老师确实有“为学生好”的初衷,也不能否认面临高考的考生有科学填报志愿的诉求,但所谓志愿填报软件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学生、是否非要让类似公司进入学校直接对考生进行商品推销,值得商榷。显然,前者需要综合考量每个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高考考试成绩等因素而做出结论,后者则需明晰学生和软件公司之间是平等的商品买卖关系,而学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两种关系之间没有也不能有交叉。
“强制购买志愿填报软件”一事,调查还在继续,其激起的疑问和争论,值得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思考和掂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