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心,豆腐坊进入“安全生产模式”
臭水沟旁做豆腐,停产整改
2015年06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豆腐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然而在食药部门的摸底调查中,发现一些脏乱差豆腐作坊让“美味”蒙上了食品安全隐患的阴影。今年以来,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以食品生产专业村整治为契机,全面开展对豆腐作坊的规范管理。近日,记者便跟随食药部门一起对多家豆腐作坊进行了实地探访。
本报记者 王帅
标准化豆腐“生产线”
让人心安
在曹范镇的亚奥豆腐加工厂,记者目睹了豆腐及其他豆制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进入生产车间之前,记者和亚奥工作人员一同换上了工作服、工作靴,并在车间的第一道门进行了消毒处理。一打开门,入目的加工间干净整洁,豆香盈鼻,十余名车间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洗好的豆子被送入电磨系统研磨,煮浆后通过酸浆或乳水点制,最后通过高温蒸煮成形。
“与小作坊相比,我们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在豆腐生产的必要环节通过手工完成,传统工艺保证了地道口味。”工作人员介绍,工厂采购的大豆品质稳定,生产过程卫生、环保,很多员工因为信得过工厂生产的豆腐,都会直接买回家吃。
据了解,亚奥豆腐加工厂占地800平方米,长年从事豆制品加工生产,在食药部门的帮扶下,率先进行了豆腐、水的质量检测并取得合格报告,目前已成功办理《审查合格通知单》,成为章丘首家获证经营的豆腐加工作坊。
臭水沟旁产豆腐
让人心忧
在龙山街道办事处龙二村的一家豆腐加工作坊,记者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形。离作坊外不到十米远的地方,一处水沟发出阵阵臭味,旁边散落着各类生活垃圾,走进作坊,在杂物堆陈的院落内,还堆放着烧灶用的煤炭、加工豆腐剩余的成桶豆腐渣,引来蚊蝇乱飞。据了解,该作坊每日生产豆腐近200斤,主要送往城区农贸市场,再流向大小饭店,而从不在本村销售。
“该作坊加工环境明显脏乱差,不符合生产加工要求。”现场,食药部门工作人员责令该作坊主进行停产整改。
记者了解到,在食药部门开展专业村整治动员后,大多豆腐作坊都已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并对加工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基本符合相关加工条件。而对于专业村整治提升中的“老大难”,食药部门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对生产、售卖、使用的“全链条”予以曝光,“让‘不敢做’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常态。”
精准监管
引导消费保食安
豆腐加工需经过洗豆、泡豆、磨浆、点浆、浇制、压榨等多个环节,在不同生产阶段,个别不法经营者会通过添加其他添加剂的方式,增加豆腐出产量,或提高豆腐柔韧度,从而达到非法获利目的。不管是市民自家食用,还是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批量采购,都不应选用原材料来源不明的豆制产品,同时,售价偏低的豆腐也应尽量避免购买。
“龙山豆腐一直是章丘名吃,其作为传统农产加工产品,值得后人传承发扬。”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专业村整治中,食药部门践行“帮扶一批,提升一批,打掉一批”,针对豆腐作坊不同规模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通过告知性管理和登记制管理,降低基层食品安全风险,提升特色食品从业者的从业素养,以点上的突破带来面上的改观,不断提升章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让市民切实感受到身边食品安全的变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