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王、济南王”与洛庄汉墓墓主之谜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西汉时期的济南国地图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
  洛庄汉墓出土的车马阵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的发掘引起世人瞩目,作为一座西汉诸侯王陵已确定无疑,谁是这座王墓的墓主人?至今仍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谜。笔者以为,对西汉初期章丘历史的发展,以及吕国、济南国的演革变迁进行详细的史证分析,是揭开墓主人之谜的一个重要方面。

翟伯成                              
  齐国被分割的
历史背景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击灭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政府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更加完整、严密的统治机构,但与秦朝不同的是,与郡县并存,又实行部分区域的封国制。汉五年,韩信由齐徒封为楚王,齐地亦随之成为汉朝的郡县。但是,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非刘姓不能为王”(《汉书·诸侯王表》),在逐步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大封刘姓子弟为王以镇抚天下。汉六年,刘邦封庶出长子刘肥(刘邦称帝前任泗水亭长时与曹夫子所生)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史记·刘悼惠王世家》),都临淄。在所有封国中,齐王的封区最大,而且有相当大的政治独立性,诸侯王在封国内是最高统治者,各自纪年,“宫室百官,同制京师”。齐国在相国曹参的辅佐下,国力强盛。这种局面,由于齐悼惠王尚年少,因此还没有构成对中央集权政治的威胁。随着国力强大,齐王渐长,矛盾也开始显露,因此削弱、分割齐王的领地并抑制其发展,就势在必行了。从汉惠帝时期开始,齐的封邑逐步分裂为几个较小的封国。
  汉惠帝二年,齐王刘肥入朝。齐王虽庶出,但年龄比惠帝大,是惠帝的兄长。因此惠帝与齐王宴饮时,不行君臣之礼而行兄弟之礼。这种情况,引起了本来就对齐王有戒心的吕太后的不满。吕太后要借此用鹤酒诛杀齐王。齐王害怕不得脱身,接受了随从太史勋的建议,将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献给鲁元公主(刘肥同父异母妹,为保其命,以母事之)为汤沐邑。吕太后转怒为喜,齐王刘肥才得以脱身归国。
  汉惠帝六年(前189),刘肥去世,刘肥的儿子刘襄继位为齐王,即齐哀王。次年,齐哀王元年(汉惠帝七年,前188),惠帝去世,吕太后称制,天下事皆决于吕太后。吕太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将齐的济南郡(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市、章丘、济阳、邹平等县地,“济南”一名在历史上最早出现。济南郡的前身是博阳郡,高祖六年从济北郡析置出来,再加上淄博郡西部,是齐悼惠王七郡之一,并未封国。因此,一些报纸上称吕王吕台为济南王,不甚妥当)划为吕王奉邑。吕太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幅员广大的齐国插入一个楔子,设一个桥头堡,分割齐国与其它国的联系,以便进行监视和控制。偏吕台不能久享,受封未几,公元前186年,一病身亡。吕太后很是悲悼,命台子嘉袭封。不久,吕后以吕王嘉“居处骄恣”,又废掉了他的王位,同时封死去的吕台之弟吕产(吕嘉之叔)为吕王。高后七年(前181),吕太后又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封吕产为梁王,封刘太(惠帝子,实为吕氏之后)为吕王。将齐的琅邪郡(治所在今诸城,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割出,立汉高祖刘邦的从祖昆弟、太后妹之女婿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另外,齐哀王刘襄的弟弟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封邑在琅邪)、刘兴居为东牟侯(封邑在东莱),封邑不断地被分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