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狠下心”求医生切掉女儿脾脏
11岁患病女孩“冒死”求生
2014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钢                    
  “孩子的血小板升到了121。”当朱小艳听到这句话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真是太感谢大夫,和我们当家长的一起冒这个险。”
  朱小艳11岁的女儿,5年前患上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试了各种治疗方式都无效后,她决定试一试最后一个治疗方式——切掉脾脏。
  21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病房里,朱小艳告诉记者,“最开始两年,给孩子用丙球(丙种球蛋白)、输血小板,维持着。”孩子眼看着就到青春期了。朱小艳听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可能会出现流血不止的情况。“那就危险了。”
  后来孩子又进行化疗,脾区照射等。但效果很不理想,开始反复出现颅内出血。
  “孩子经常颅内出血,很可能说不行就不行了。”朱小艳说,“最后我们想到试试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脾切除。”
  由于手术风险很高,多家医院都不太敢给孩子进行手术。最后,他们找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当时孩子的情况很危险,手术难度很高。”为孩子主刀切脾手术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武玉睿介绍。“患者家属说,他们愿冒死给孩子手术。”这让武玉睿等医护人员非常感动。现在的医患关系下,确实不少医生存在顾虑。武玉睿坦言,手术前他心里也没有底,“除了手术中的风险,哪怕是切掉脾后,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文献显示有效率仅为70%左右,而且具体到这个患儿,血液科专家评估有效率只在30%。”
  “我们当时就和武大夫说,哪怕是孩子下不了手术台,也不怪他。孩子不做手术,可能随时就不行了。”朱小艳擦了擦眼泪。
  18日下午,孩子进行了手术。“手术比较成功,当晚查血小板就到了43,第二天到了121,第三天到了179。”武玉睿说,再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患儿可能就能出院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