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再造血管,成功切除肿瘤
日照市人民医院治愈一严重矢状窦脑瘤患者
2014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21日讯(记者 彭彦伟) 今年50岁的葛女士之前经常感到头晕、头疼,行走不便,并且逐渐加重。她辗转到几家医院检查,均确诊为矢状窦脑瘤,因手术风险极高,这几家医院均不敢为她做手术。近日,她来到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该院医生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手术,为她实施了大脑矢状窦后段全血管重建手术,成功将其治愈。
  据了解,患者葛女士几经周折,最后来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该科室主任杨允学与医务人员会同麻醉手术科和医学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的同事结合患者情况,认真组织了分析讨论,并做好了详细的术前准备、术中各种危险及意外情况的评估与应对措施、术后可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杨允学说,如果把大脑比作地球的话,人脑部的血管,就是河流,一条条细小的支流汇聚成大的河流。“矢状窦属于‘入海口’一段的静脉血管,血液汇集到这里流量很大,血流速度也快,一旦受到损伤,极易造成大出血,轻则造成偏瘫,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切除这个部位上的脑瘤,危险系数较高。
  尽管做手术无数,但手术中葛女士的病情还是让杨允学暗吃一惊。由于患者患病时间较长,肿瘤已经侵占大血管3/4的直径,也就是说,这条血管离堵塞仅仅差之毫厘!而且,肿瘤长近6厘米,已经与四分之三的血管融为一个整体。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切除肿瘤必然导致血管破裂!但这段大脑血管又不能长时间“断流”,否则患者会有性命之忧!
  凭着多年神经外科手术经验的积淀,针对这一区域神经解剖特点,杨允学沉着果断地将患者的矢状窦进行“截流”,在其他医生的协作下,迅速将血液引入“自体血回输系统”之后又迅速用患者自体脑膜重造了一段血管,替换肿瘤位置的血管。
  整个重建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大堤”改建完成,生命转危为安,但肿瘤完全切除的手术却持续了近4个小时。术后经过专业的医疗和专业优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葛女士顺利度过术后脑水肿期及神经康复期,全身各方面机能恢复良好,目前已痊愈出院。
  据了解,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该院还有20余名医护人员先后被选送到欧洲学习先进技术,加快了技术更新,使日照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国际上最新的医疗技术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