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一进”牵住了驾校的“牛鼻子”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出一进”,看准了驾校追求利润的特性,牵住了“牛鼻子”,不光有利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也给相关监管部门履行职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市针对驾校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相比于考核员需要由二级以上教练员担任、驾校负责人需持证上岗等措施,驾校报名的“一出一进”制与学员的利益关系最直接。
  所谓“一出一进”,单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考试通过一个人,驾校才能进一个报班名额。对于驾校而言,要想多赚钱就必须想办法让学员快出快进。这项看似简单的举措,无疑有助于督促驾校“自觉”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客观上也有利于缓解学员积压问题,为学车的人节省时间。
  说到学车,很多经历过的人都调侃这是一部“血泪史”,其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就是空耗时间。名也报上了,钱也交齐了,不少学员却迟迟上不了车,对于那些已经考过一两个科目的学员来说,更是进退维谷,甚至只能听凭驾校的安排,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在这种情况之下,积压的学生再多,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报名进来,并不影响驾校挣钱。而苦闷中等待的学员,在对驾校不满的同时,也往往把怨气转向了相关的监管部门。
  面对学员积压的问题,“一出一进”制是从报名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对于驾校和教练的督促作用不言而喻。驾校要想办法提高培养合格学员的速度,就得更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那些“老学员”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从我要上车到要我上车,直观感受就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新学员而言,即便需要等待报名,也总比报了名之后等待要好得多。更何况,有了报名源头的控制,驾校的教学水平更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那些质量不高、难获名额的,很容易被淘汰掉。这对于新学员更好地选择驾校也是有帮助的。
  可以说,就是这个并不复杂的“一出一进”,看准了驾校追求利润的特性,牵住了“牛鼻子”,也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了解,实行“一出一进”制以来,济南驾考合格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部分驾校学员积压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当然,这不光有利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也给相关监管部门履行职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细节上的调整,调动驾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实践证明,这往往比直接的行政命令要更管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名容易上车难”之外,驾考过程中困扰学员的因素还有很多,前不久就有媒体爆出,厦门的一名学员学了五天车被教练打了四次。这实际上提醒了相关监管部门,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一些创新,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