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礼品店,关的关,转的转
有人半年房租三万只卖了八千元的货
2014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秋将至,相比一些包装奢侈的月饼礼盒,面向大众、价格实惠的平价礼盒更受市民青睐。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编者按
  中秋将近,高档礼品如大闸蟹卖不动了,靠大宗团购盈利的老板过不下去了,忙着串门子通关系的人闲了……“八项规定”实行两年来,这个被赋予多样世故人情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洗去浮华,回归质朴。本报今起推出“本色中秋”系列报道,探访中秋之变。
  本报烟台9月3日讯(记者 秦雪丽) “前几天和几位同行吃饭,发现又有一个人转行了。”烟台一位从事礼品销售的张先生介绍,这位同行处理掉手中所有的货品,到莱山镇办起了黑山猪养殖场。中秋临近,高档礼品行业的老板们却高兴不起来,生意惨淡,不少人开始转行。
  “需要些什么?”3日,在烟台市区一家高档礼品店内,看到进来客人,一位服务员热情地招待着。中秋临近,相对浓厚的节日气氛,高档礼品店显得有些冷清。
  “生意不好做,之前大都是单位团购订单,现在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位业内人士说,受节俭风和国家反腐政策影响,高档礼品行业订单锐减。
  “高档礼品在手里就像一个个烫手山芋,有的低价促销了,有的转售给了同行其他人。”张先生说,前不久他一位同行朋友也刚刚转行,由高档礼品业跳槽到建材生意上来。
  从去年中秋节到今年春节,倪先生总共卖出去8000元的货,而他一年的房租就得6万元,开张一天等于赔本一天。3日,处在中秋临近的节点上,关于转行的事情,倪先生不愿多谈。现在他零星做些高档礼品的生意,主业已经转移到建材生意上来。
  静观高档礼品行业尴尬而萧条的现状,曾经从事烟酒、工艺品销售的烟台商人李海战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动手快,转行早。”
  前几年,李海战的客户也主要以单位的团购为主。“然而,在2012年的时候,订单量开始下滑。”出台了“八项规定”,节俭风“刮”到高端礼品行业。“2012年还算好过,去年最困难。”李海战回忆道,受政策影响,禁止公款消费送礼,他的客户一下子降了八成。
  去年李海战开始大幅度处理手中的高端礼品,处理完存货,李海战盯上了特色农产品,成立了网络推广平台销售,目前生意还不错。下一步,他准备做一个生态园,里面会有鱼塘、池塘、樱桃、苹果等,集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市民可以自己钓鱼、抓山鸡,然后在里面做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