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察陪跑陈盆滨,热情粉丝形影相随
草根,从来都生长在一起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结束第69个马拉松后,陈盆滨与纪中合影留念。(来自陈盆滨官网)
     陈盆滨的汗水,洒遍了脚下这条面色晦暗的马路。近四个小时时间,他的身影在日光中捉摸不定,仿佛会在不经意间被高温突然蒸发掉。然而他又一次如约跑到了终点,这是他第69个连续的马拉松,地点在一个叫做新泰的陌生地方。
  在这个地方,有些人愿意一路上跟着他流汗跑完。这让陈盆滨觉得,人在新泰,心态挺好。

  本报记者 李康宁     
  
退休老警察的遗憾
  跑进山东之后,陪陈盆滨跑的嘉宾,星味儿渐渐浓了些,像韩庚这样的俊脸抢走了陈盆滨许多风头。但9日大早,一切变得平常起来。一位身材不高的老人跟陈盆滨一起站在了起点之上。
  他不大爱说话,但这并不代表内向。相反,这是一位相当有能耐的老警察。他叫纪中,生于济南,今年已经61岁了,退休前曾在公安系统工作过。几年之前他来泰安参加马拉松赛,与几位警察跑友相熟,成了队伍的旗手。之后,老人家跑出些名气,几年来他已经跑了六十几个全程马拉松了,去过悉尼、墨尔本和韩国。这次,他打算陪着陈盆滨一鼓作气跑完全程。
  他跟陈盆滨比肩而立,尽力跑着。只可惜,到了半程之后,他才发现年龄的差距,训练水准的不同,单靠毅力和决心是弥补不了的。“其实如果让我跑,我也能完赛,但估计要比陈盆滨晚上半个多小时。那样会打乱他的节奏,我不能让他将就我,他还有三十多个马拉松要跑啊。”
  纪中在终点线上跟陈盆滨拥抱告别,眼中带着些许不舍。四天之后,纪中还将赶到兰州参加马拉松赛,这是他今年的第10个。“只要还能迈动腿,我还是要跑的,我得向陈盆滨学习”。
粉丝当真不简单
  新泰的名胜,有莲花山亦有青云湖,但这里有些人从不相信步步莲花或者青云直上。他们是跑者,沿着大街奔跑不停的人。  这是一群很“玩命”的跑迷,段位不低。也许,这跟新泰当地的运动习俗有关。这里的体育名人,除了王峰、毕文静等技巧项目名将,还有耐力好手。王银行、司天峰这些在50公里竞走项目中的佼佼者,给新泰马拉松爱好者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自信心。
  十几个人起了一大早,跟着陈盆滨到了起点。他们从一开始就做着热身,跟在陈盆滨和老纪身后,压住脚步紧紧跟随。太阳升高,他们之中有些人掉队,又有人从其他地方赶来,跟着陈盆滨跑。日光强烈,身体像吸饱了水的海绵,一动弹就汗水直冒,有人干脆打了赤膊,咬紧牙根迈出沉重的一步又一步。
  大约32公里处,最后一位从起点就跟着跑的跑迷停下了脚步。“我平时成绩还行,但今天天太热,国道上路况又复杂,碰到红灯就得停下来。跑跑停停续不上劲儿,跟一般的马拉松赛还不一样,实在可惜了。”这位被人称作“老庄”的跑迷,眼里布满了血丝。“不跑咋知道陈盆滨不容易,一路69个,太不容易了。”
  陈盆滨在终点,尽量满足了所有人的合影要求。他也贴心地劝告大家:“马拉松最重要的理念是健康,不是成绩。每一个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都是挑战自我的英雄,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可是因人而异的,千万别太介意。”
荒草本是一条根 
  无论是纪中,还是一起来跑的跑迷们,都很羡慕陈盆滨如今的成就。他们把陈盆滨奉为偶像,尽管陈盆滨自己还不大好意思。
  老警察纪中的第一双跑鞋,只有百十块钱。伴随着他跑了二十个马拉松后,这双已经磨平了底的跑鞋总算完成了使命。“我也没什么技术指导,就是跑。跑到三十公里的时候,觉得自己就要累死了,但还得跑。因为前面还有比我年龄大的,身体看上去不如我的,我不能落下。”纪中对于自己坚持跑步的理念,说得很实在。他坚持认为,花点钱在跑步上,比花钱去医院值得。
  面对相同的问题,陈盆滨站得高一些,他觉得跑步可以改变一个人形象气质,甩掉颓废肥胖的形象。“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跑步换来了健康,那么能给社会省下一大笔钱,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成为跑步明星之后,他的思维从考虑自身,升华到了给社会做点什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陈盆滨用这么一条家喻户晓的俗语,作为自己对抗疲惫的心灵鸡汤。他一步步跑出了名气,有自己的经纪团队和营养师理疗师。跑迷们肩膀上搭着湿透的背心,坐在坏了空调的车里,向另一个方向飞驰而去。陈盆滨将继续担任他“跑神”的角色,而这些爱好跑步的普通人,又会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成为一名警察或是收银员。这天唯一的回忆在于,他们在同一条喇叭嘶鸣飞尘四起的公路上跑过。恰如自由生长的荒草,虽然有的高些有的矮些,但根系总扎在同一块土地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