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了,城区强化积水点改造
强降雨后积水十几分钟排出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一场夏季降雨,群众忧心;一个汛前准备,群众安心;一项应急预案,群众省心;一系列防汛措施,群众舒心……”当前,章丘市已经进入传统6-9月的主汛期,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洪涝灾害或已进入多发期。如何保证城市安全度汛,是当前广大市民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章丘市城区防汛工作的牵头单位——市住建委不断推进服务群众工作具体化、体系化、常态化,为城市安全度汛制定了多项措施。近日,记者对城市防汛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访。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张霖 本报通讯员 李鹏程 
部分积水区域仍存隐患
  由于受章丘市地势南北高差大,城市建成区逐年扩大,城区北部龙泉路地势高阻碍南部来水下泄,以及老城区部分区域管网不完善、管径较细等因素影响,汛期城区部分区域积水问题严重,防汛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积水点主要分布在城区5处下穿式铁路立交桥、龙泉路南侧区域以及开发区部分地势较低区域。近年来,通过连续实施管网完善、积水点改造工程,目前城区强降雨后积水一般十几分钟即可排出。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明堂街北首、绣水大街北首、明堂街铁路立交桥等部分区域积水问题较为突出,仍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强化积水点改造
  针对部分区域积水严重问题,今年住建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汛前准备举措。
  6月底前,市住建委实施完成了原市政府地下泄洪沟改造、明埠路北段管网改造、世纪大道污水管网、喜来乐项目配套管网工程等4项重点管网工程,对明埠路铁路立交桥、绣水大街北首、福安路与世纪西路交叉口、工业五路北首等8处积水点进行了改造,对明水热电厂东泄洪沟、百脉泉街南首泄洪沟进行了清淤,增设了排污管网、挡土墙等配套设施,提高了区域泄洪能力。 
  7月18日,记者跟随住建委工作人员,来到了经十东路世纪西路至开发区工业四路区域薄弱环节,亲眼见到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场景。此处区域由于地势较低,雨后积水无法排除,路肩石以及路边绿化带被积水冲刷严重。 
  “这次工程主要是在南侧辅道新设截水箅子、收水池及一条排水明渠,沿绿化带向西铺设一条直径1.5米雨水顶管,积水通过两个输水口引入管道,通过管道跨工业四路对接西侧泄洪沟,由泄洪沟将积水排除。”该项目监理栗庆兴说,7月份,已经进入汛期,即使顶着烈日,他们也全力工作,保证在强降雨前完成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将于近日完成。 
  与此同时,明堂街铁路立交桥、工业三路诺德小学段薄弱积水段也已抢修改造完成。
  除了上述积水点改造,市住建委集中对城区防汛各责任单位准备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一一梳理,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城区及开发区8500余个雨污水检查井进行检修清淤,累计更换下水箅子56处、雨污井盖400余套,清运淤泥6000立方米。 

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
  市住建委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主汛期他们会严格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在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基础上,每天由两名委领导带班值班,所有防汛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住建委全体干部立即到岗到位,在明堂街立交桥及北段、绣水大街北段、百脉泉公园东门等13处低洼路段进行重点值守,及时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收水口,组织疏导行人和车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除了值班人员的到岗到位工作,市住建委还会发挥城建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短信发布平台作用,降雨时对城区15处主要防汛点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应急指挥处置能力。把全市范围内615个在建工程涉及的建设、施工、监理等800余名相关责任人纳入防汛信息发布范围,及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及防汛注意事项,要求各建设、施工单位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时,提前撤出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