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城管员臧宝柱疏导商贩有心得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7月21日讯(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任向阳) 戴着红袖章,挂着工作牌,小商贩看到他,都会自觉把车推走。20日上午8点左右,在税务街巡查的臧宝柱如往常一样疏导商贩到规划的疏导点内经营。如今,在这条街上经营的商户都认识他。
  “这条街上的早餐摊,每天早上8点前就得收,不能占道经营,不然这条道路堵的过不去车。”臧宝柱说,刚开始他也遭受了不少人的白眼,也很少有人听,但总得劝导,如今在他的坚持下,商贩们自觉多了。 
  不管商户说的话多难听,臧宝柱总是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跟人讲道理。在永丰街巡查时,一位老太太摊着三轮车在路上卖豆角。“大嫂,咱这里不能卖,要不然路很堵,得到附近的疏导点里卖。”臧宝柱客气地对大嫂说。“我不知道这里不让卖,但是疏导点在哪,我不知道。”卖豆角的大嫂回应道。臧宝柱推着自行车,领着大嫂去了疏导点,安排好大嫂的摊位后,又去其他路段巡逻。在臧宝柱看来,大部分商贩是理解的,听完劝导,都会自觉得把摊位移到疏导点里。
  税务街、永丰街、玄帝庙街……经过一年多的疏导,这些街道的小商贩明显减少,道路也显得宽敞了。嗽叭、水杯、自行车,这是臧宝柱巡查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是喇叭他很少用。“早晨商贩比较多,只有摊主听不见时才用。”臧宝柱告诉记者,喇叭的声音很刺耳,他更喜欢和商贩面对面沟通。 
  是低保户的臧宝柱明白商贩的不容易,所以劝导时总是面带笑容,如果不听,就“磨”,直到商贩被磨得到疏导点经营才罢休。“我也在辖区里住,看着路面整洁,自个儿心里也舒坦。”臧宝柱笑着说,只要耐心给商贩解释,大部分是理解的,慢慢习惯了,他们就不会再到路上经营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