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小区有位“冰粉大姨”
把南方冰粉改造成奇山名吃,18年迎来好多回头客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21日讯(记者 刘清源) 进了三伏天,整天净想着吃点冷饮。在芝罘区的奇山小区,一种已经卖了18年的人工冷饮——冰粉,成为当地百姓的消暑美食。
  炎炎夏日,在芝罘区奇山南街与奇山西街交接路口,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摊位前的顾客一直络绎不绝,顾客男女老少都有。摊主于女士今年61岁,她穿着白大褂在这卖了18年的冰粉。于女士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失业,在南方亲戚的介绍下,向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师傅,学习了广西传统小吃冰粉的制作,这是一种类似龟苓膏的食物,用植物的种子做成,感观透明,口感类似果冻。不过,回烟台后,冰粉并不被认可。“南方做法是放红糖、大枣,用深井水泡制,咱烟台人吃不惯这味儿,说跟海蜇似的。”于女士说。
  1997年,第一年夏天,于女士进了5000元的原料,只卖了800元钱。原本打算放弃的她,第二年开始有回头客,想再吃冰粉。看着远没用完的原料,不干就全浪费了,于女士并没当个正经营生,继续摆上了摊。
  于女士卖冰粉爱动脑筋,不忙的时候,就自己品尝,怎么样能好吃。她发现,天越冷的时候,冰粉越好卖。于是加入了碎冰,又自己找了各种水果浓缩汁配方,研发了新的口味。最受欢迎的是奶味冰粉,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各种试验后,把蛋黄加入牛奶,成为了绝配。大概在2000年之后,于女士的冰粉开始热销,之后她又设计了混搭口味,如今共有十几种口味可供选择。
  于女士介绍,她的冰粉能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干净卫生口味好。“都是街坊邻居在这吃,知道我的质量。当年附近的很多孩子现在都长大了,住到了其他地方,虽然开发区的,福山区的都有,但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冰粉,甚至留学回国的,都要来吃吃我的冰粉。”最开始,于女士的摊子还有水晶冰粉的字样,因为摊位每年都要刷新油漆,有字太难刷,她就直接把字涂上了。这没有名字的冰粉在奇山倒是越来越有名了,甚至在微信里被称为“奇山第一美食”。
  家就住在奇山的于女士,因为卖冰粉也有了“冰粉大姨”的称呼。“有时候下急雨了,我就搬回家了。有想吃的就在我楼下喊‘冰粉大姨’,我就直接叫到我家里吃了。时间久了,就都叫我‘冰粉大姨’了。”她说。因为纯植物制作的冰粉只能存放半天多的时间,冰粉只能在她家附近卖,“吃的不能乱加东西,这些果味调味品都是当天制作的,冰粉也一直按照老方法做。街坊邻居的都了解我。”如今,于女士每年的四月到十月卖粉,每天只做一桶冰粉,临近中午和临近傍晚的时候出摊,已经延续了18年的美味,成为了奇山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冰粉大姨”的小吃很受欢迎,基本上都是回头客。 本报记者 刘清源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