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自费为村里修山路
三年多投资6万余元,因资金不足中断三次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文福说,等明年卖了樱桃,他就有钱了,就能把最后的600多米路修完了。本报记者 苑菲菲 摄
     本报记者 苑菲菲

  在栖霞市亭口镇上门楼村400多亩的山地上,一条长1000多米、宽2米左右、用水泥石子铺就的山路蜿蜒其中,成了村民们上山打理果树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是村里73岁的王文福拿出卖水果赚的钱修起来的。从2012年4月开始修路至今,因资金不足工程中断三次,如今还剩最后的600多米。
土路崎岖不平 下雨常翻车
  在亭口镇上门楼村打听这条路,没有一个村民是不知道的。上门楼村是个山村,共有140多户居民,不少村民的地分在了山上。加上上世纪村里鼓励大家上山开荒,最终,在村中的南王山上开垦出了一个400多亩的果园。早期,山上的路是大家踩出来的一条小路,只容一人通过,后来村民们将这条路扩到能通三轮车宽窄。
  可毕竟是条土路,路面崎岖不平,车辆经过时颠簸得很。尤其一下雨,上坡的地方堆满黄泥,根本上不去,不少村民的三轮车还常在路上翻车。到了收樱桃、收苹果的季节,大多数村民为了防止果子受颠,就用人力一筐一筐地从山上往山下挑,十分费劲。
因资金不足,修路中断三次
  为了方便水果的运输,村民们也商量过要修这条路,可是这修路钱怎么出,成了横在村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我觉得我在山上的地比较多,有15亩,这几年种果树也比较宽裕,这个钱就我出了吧,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最终,73岁的王文福决定,自费给大家伙修这条山路。据了解,山上的这15亩地主要是他和老伴两人打理,这15亩地主要用来种樱桃。
  就这样,老人在2012年4月份,拿出卖樱桃的1万多块钱买来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开始修路。老人年纪大了,耳朵不好,因为脑血栓后遗症手也总是哆嗦,村民们自发出勤,和老人一起共同修路。修了俩月,钱用完了,修路的活就暂时停下了。2013年4月,老人再次将卖完樱桃的2万多元拿出来修路,6月再次因为资金问题停工。今年卖樱桃赚了3万多,老人又用来修路,这次一直到7月份才再次停了工。
“还剩下600米,再有个1万来块钱就行了”
  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修了1000多米,老人已经投入6万多元了。村里人说,老人是个很朴素的人,平日里过得很节俭。因为修路把钱花完了,他就问儿女们要钱,幸运的是,家里人并没有反对。“还剩下600米,再有个1万来块钱就行了,明年等收苹果的时候,就全是水泥路了。”王文福说。
  村支书王建川说,村委没钱,之前对老人修路的事也没帮上什么忙,只能是在修路期间帮着广播一下,让大家提前干完活,不要开三轮上山。“再修路,村里财力上帮不上忙,但肯定会在物力和人力方面支持的。”王建川说,如今这条路也为大家伙服务两年多了,虽然还没修完,但已经能开着三轮车上山摘苹果、浇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