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农村信用社
汇聚三合力 助推农业发展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德城区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贷款模式,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截至7月20日,涉农贷款余额45.08亿元,较年初增长3.97亿元。
  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激发金融潜力。一是调查摸底,逐户建档。按照市农业局提供的专业合作社名单,该联社主动协调农业及工商等相关部门,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逐一建立信用档案,了解其运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目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101份,建档率达90%以上。二是开展信用评定。把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积极开展评级授信,核发贷款证,进行贷款发放。目前,共信用评定89户,核发贷款证76个。三是设立专营服务机构。制定了专营服务机构实施方案和贷款指引,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贷款调查、授信、放贷;同时积极与镇政府联系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重点扶持,跟踪服务,发挥政策引力。一是创新担保方式。针对合作社组织模式特点和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贷款模式,积极开展联户联保、林权抵押等相关贷款业务,优化审查审批流程,方便快捷。二是跟踪上门服务。让合作社乘上“信息快车”,该联社积极向合作社赠送科技宣传材料,及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三是重点扶持,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加大特色种养殖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扶持德丰罗非鱼养殖、溪林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538万元。
  创新路径,优化服务,注入资金活力。一是创新贷款方式。结合公司类贷款“短、频、快”的特点,全面推出了“无缝隙优质服务”、“不抽回资金承诺服务”及“短快通”三大拳头产品,配备专业服务区及专业服务队伍,简化审查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二是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扫街”活动,主动走进企业,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了涉农企业资金结算、融资的高效与快捷。截至7月20日,共发展企业网银总户数1121户,手机银行总户数21740户。三是开展“阳光信贷”工程。让企业了解办理贷款的全过程,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     (刘玉磊 孙海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