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效果初显
银行理财转向保本低收益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泰安7月21日讯(记者 赵兴超) 11日,中国银监会印发《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以下简称35号文),针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对投资者影响最大的是关于保本及收益的要求与规定。近期,银行高收益又保本产品难觅,让位于保本低收益产品。业内人士分析,今后理财产品收益将不再刚性兑付,单独运作核算。
  21日,记者从中国银监会网站看到,35号文以十五条规定详细要求了银行理财业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普通投资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销售行为规范中第一条“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某国有银行理财业务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该规定,今后理财产品都将单独运作和结算,不能互相弥补收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多采用资金池的模式,在总资金池中,有多款理财产品,虽然标明收益可能不同,但假如某一款产品没达到预期收益率,其他多款产品超过了预期收益率,银行就拿出一部分收益弥补未达预期收益产品。今后,这类行为将被禁止。
  21日,在泰城东岳大街部分银行网点内,工作人员销售理财产品时向客户解释预期收益率的内容相比以前更为详尽。理财师刘女士说,现在发行的产品,都要求向客户解释越透彻越好,因为之前产品标明的预期收益率,大部分时候都能达到,但以后就不好说了。“产品单独运算以后,万一没达到预期收益率,只能是按照实际情况结算。如果现在不给客户说清楚看明白,麻烦还在后头。”刘女士无奈地说。
  目前,泰城各银行鲜有保本同时高收益的产品,保本的大多是中低收益率,而且收益率是否保证也各不相同。业内人士表示,35号文带来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短期看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长期来说实际上是让理财产品市场回归到原有经济规律上来,规范了银行在理财产品业务上的行为。今后,投资者更多要考虑理财产品的实际情况,不可只看预期收益率,因为最终能否达到银行已经不再兜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