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迟,部分地区饮水困难
博山、高青、周村、沂源等区县的农田也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沂源县一名村民在自家地里查看因干旱而蜷曲萎蔫的玉米苗。  本报通讯员 巩进勇 摄
  受主汛期推迟影响,张店猪龙河水位不足5厘米。   本报见习记者 刘晓 摄
     本报记者 李超
  进入7月份以来,淄博平均降雨仅4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0%;加上近期气温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区县出现旱情。22-23日,淄博将出现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过程降雨量30~50毫米;此次降雨或将有效缓解博山、沂源等区县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和农田干旱问题。
饮水困难 供水车定时定点供水
  据了解,由于今年雨季推迟,降水减少,博山区出现了旱情,70%的玉米受旱。
  由于长期没有有效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不足,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博山一些村庄出现村民饮水困难,目前全区大约有3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饮水困难不是说吃不上水,而是饮水不像原来那么充足。”博山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城西街道和石马镇之外,其他乡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并且部分乡镇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对此,相关部门在一些饮水比较困难的村子采用供水车进行定时定点供水,确保人畜饮水。
  沂源县有61处村镇饮水工程出现供水困难,6.7万农村居民达到或接近饮水困难。
  记者从高青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入夏以来,高青的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出现旱情。但由于高青县有“引黄灌溉”工程,黄河水可以覆盖全县大部分农田,所以旱情并不严重。

沂源县37万亩农田受旱
  21日,记者从沂源县水务局了解到,进入7月份以来,除个别镇(办)降雨外,沂源县多数镇没有有效降雨,地表水未形成径流,地下水未得到补充。
  目前,沂源共有37万亩农田受旱,其中成灾面积19万亩;旱情比较严重的是大张庄镇、燕崖镇、中庄镇、西里镇四个镇。
  “自去年8月份以来,全县累计降水316.9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2%。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干旱周期接近一年。”沂源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沂源县南鲁山镇农户孙师傅告诉记者,由于干旱,他家里种植的几亩玉米叶面已经发白,长势也不好,如果再没有有效降雨,估计会影响今年的收成。“从去年秋天到现在,一直没有下大雨,旱情亟待有效缓解。”
  孙师傅说,往年这个时候河水已经流淌,而今年河里仍旧干涸,村里的两个水库由于灌溉农田,几乎要干涸。“听说最近有降雨,希望能缓解一下旱情,不耽误庄稼生长。”
  各区县中,周村的降雨量最少,全区6000亩玉米受旱,由于有水源灌溉,总体旱情并不严重。

高温干旱影响玉米授粉
  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荆延东介绍,目前玉米生长正处在需水关键期,夏直播玉米即将进入大喇叭口期(即从拔节到抽雄所经历的时期),套种玉米正值大喇叭口期,部分套种偏早的玉米已抽雄授粉,近一月以来的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生长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为降低灾害损失,应尽快采取抗旱减灾措施,促植株健壮生长保丰产丰收。”荆延东说。
  荆延东介绍,玉米抽雄、吐丝至授粉期,对温度很敏感,这个时期日平均温度以26-27℃最为适宜。当温度高于3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土壤相对湿度低于70%时,花粉迅速失水干枯,丧失发芽能力,导致授粉不良。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连续35℃以上的干旱天气,造成花粉生命力下降,影响授粉,形成稀粒棒或空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