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城乡教育公平
留住乡村教师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短板,乡村教师群体面临物质与精神双重困境,基本福利待遇缺乏保障,“重物轻人,重生轻师”的现状使他们长期缺乏关注,人才队伍流失严重
  不论是媒体报道过的“最美乡村教师”,还是普通乡村教师,在谈到为什么能够长期默默坚守时,给出的答案是如此惊人地相似——舍不得、放不下这些农村孩子。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乡村教师留下来,不仅仅是出于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而是出于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哪怕是世俗眼里物质方面的吸引力呢?
  改善800多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工作状况,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系。这需要各级政府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决困扰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气力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尽快缩短城乡教育差距;需要捐资助教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尽最大的努力,锲而不舍地改变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更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仅使乡村教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灯塔”,而且成为乡村文化的高地,从根本上扭转被边缘化的局面。(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徐娟)

加强科学决策
减少交“学费”

  眼下社会各界纷纷组织节约主题实践活动,百姓生活中节约新风劲吹。然而在城市规划建设、地方发展决策等重大方面,节约意识却相对淡漠,以致小处节约、大处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生产建设中,勇于尝试、善于创新,保持施政的连贯性,本无可厚非,但职能部门所有决策的前提是尊重科学、慎用权钱,如此才能保证政策有效、措施有力,达到执政为民的目的。各地各部门都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把节约的理念贯穿生产、建设的各个方面,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管好“钱袋子”,学过“紧日子”。    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艰巨,开展工作难免会有失误、有损失,决不能以一句“交了学费”敷衍了事。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中,广大群众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杜绝生活中的点滴浪费;各地职能部门更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节约理念真正落实到公共事务中,抓牢“牛鼻子”,打好节约战。(摘自《经济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