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自主品牌,轮胎售价翻番
自主研发打造山东产业升级之路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造纸、轮胎都是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量、销售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然而这些传统行业却存在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少、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开出了加强研发、打造品牌的药方,并给予大力支持。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资完成4591.5亿元,同比增长了24.3%。

本报记者 张頔 马绍栋             
研发高档纸,外国订单排队来
  一份200多万美元的铜版纸大额订单最近刚从尼日利亚发到了山东华泰集团,这已经是企业进入7月后收到的第5笔大单。在不少造纸企业正为销路发愁时,这里的铜版纸海外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之后。
  “我们的铜版纸产品主要是生产(每平方米)80-120克的,优于同行业125克的标准,在质量和轻型化上领先了一步。”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文光看来,以高水平研发拉动的产品质量,是华泰频频接到外国订单的关键,而华泰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收入的8%来搞研发。
  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华泰不断强化科研硬件建设、人才引进,先后建设了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同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先后自主研发成功了多个系列的高级彩印新闻纸,填补了国内高档轻量新闻纸的空白。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用纸量只有70多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0多公斤,除了瞄准外国市场外,其实造纸行业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造纸是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产量、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9年全国第一。但在这个产业不到20%的产能里,却集中了200多家中小造纸企业。产能小,带来的却是环境压力大,资源消耗重,因此造纸业被列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个试点行业。山东造纸行业需要做的,便是进一步提高产能集中度,从“数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自主品牌+三包,提价无压力
  和造纸业类似,山东轮胎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也难以撼动,轮胎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出口量连续11年居于国内首位。然而省橡胶协会会长张洪民认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省轮胎产业起步较晚,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高端产品少、品牌知名度低、创新研发能力弱、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统计显示,目前,国内轮胎企业总数为500多家,山东有300家左右,其中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轮胎厂占了近一半。
  “在我们看来,橡胶轮胎不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东营皓宇橡胶常务副总李景泉认为,橡胶轮胎行业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打价格战,而应研发核心技术,用品质和品牌闯天下。
  为此,皓宇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犇牛”,并率先承诺产品三包,做出全钢车胎质保30万公里的承诺。这打破了东营轮胎企业生产贴牌产品“只销售,不三包”的惯例。
  用心得到回报。“犇牛”牌BN168、BN358全钢轮胎产品能卖到2800元-3000元的高价,而同型号的非三包轮胎只能卖到1200元-1300元。
  今年,皓宇轮胎还计划从销售网络上创新,同企业理念一致、“同频共振”的优秀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分给他们股份,增强忠诚度。

20个重点行业将得到技改支持
  提高研发水平和打造自有品牌已经成了鲁企产业转型升级的两条路径。而作为技改大省的山东,也成为利用技改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据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介绍,今年上半年,山东技改投资完成4591.5亿元,同比增长24.3%。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到2020年的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初步选择20个重点行业,梳理转型升级路径和重点,加大对制约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技改力度。
  目前,山东有17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了105个省级示范基地。截至2013年,共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00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61个。
  “总体上看,山东工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改造任务仍然繁重,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优势,这对引导企业技改投入和投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李莎介绍,山东除出台技改配套政策外,还在按照全国人大先行先试的要求,研究出台《技术改造条例》。各市也在优化技改政策环境,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比如青岛自2013年起便由市财政设立了1亿元技改专项资金。

我省垄断领域向民资开放 “草根”民企 逐渐挑大梁
  本报记者 韩适南             

  23日,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数据,民营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让人眼前一亮,山东经济发展中的“草根”逐渐挑起了大梁。
从巴西利亚嗅到新机遇
  “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到,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巴西石油、能源、钢铁等战略性领域的投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7月18日晚,一个兴奋的声音从遥远的巴西利亚传到济南,正在南美随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工商代表团成员之一,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方军,嗅到了此行给山东民营企业家带来的新机遇。
  而在几天前,我省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十条举措助力民企发展,同时就六大待解难题进行了分析。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占辉说,这次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规格之高、范围之大、关注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
  据山东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截至5月末,我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的10.8%,创造了全国13.6%的营收、13.9%的税金和15.9%的利润。利润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营收和税金位居全国第二,亏损面低于江浙粤10-14个百分点。
港口铁路等为民资留空间
  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后的7月23日,山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数据。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7591.6亿元,增长17.2%。其中民间投资主体地位增强,完成投资14333.4亿元,增长19.1%,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81.5%。
  “民营经济在山东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可以说山东的‘草根’逐渐挑起了大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这些领域过去一直是国有资本主导的,最近山东接连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等垄断领域。
  张卫国认为,从民间投资的增长上,能看出这些鼓励民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已逐步产生了效果。而民营经济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也将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张卫国的这一观点,在我省各市的数据与报告中也得到了体现。截至6月底,青岛全市已经签约民营经济项目332个,合同总金额达3083亿元。就在本月17日,聊城市也发布15个行业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
科技转化利用仍需新突破
  在“走出去”方面,我省民营企业也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近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推出《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提到了两个民企“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匈牙利宝思德公司资金链断裂,我省万华集团抓住这一机遇,历经艰难谈判,成功以12.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匈牙利最大的化工企业96%的股权。这不仅使万华集团拓展了欧洲市场,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在欧洲区域的战略制约,将在亚洲的产能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优势,保障了我国异氰酸酯产业安全。
  另一个是如意集团,如意已在东亚、欧洲、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和研发经营中心,并实现了销售的本土化运作。通过国际并购,如意集团的全球产业链已初步成型,既保障了原材料供应,又为优化国内生产基地赢取了广阔空间,也为实现转型跨越提供了更多机遇。
  省政协委员、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告诉记者,山东民营经济优劣势明显,优势是数量多、规模大、技术领先,但在科技转化和利用等方面还有欠缺。如果这一问题能有更好地突破与发展,那未来山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