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的育儿经实在普通,但正是这普通成就了孩子们
看着七个孩子个个成材那些年吃过的苦都值了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王和老伴向记者展示他们和孩子们的生活照片。
  ◥老王家和普通农户没什么两样,但一提起来,十里八村都知道。
     文/片 本报记者 周锦江   
  “我是老五毕业的照片”、“这张照片就缺老二”、“这是我们上南京照的”、“那边的气候比这边舒服”……
  说话间,老王去里屋找了一本老七上学时候用的书,老王把书放在膝盖上,找来老花镜,边读边用手指指着字。老王戏称,字基本都认识,但是确看不明白内容。老王和老伴聊起子女的情况来如数家珍,甚至连孩子们拗口的专业名字也能记住。
  追及老王的育儿绝招,实在普通,但也就是这样的普通才成就了孩子们。也许可能从他们那些亲子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
  凉水泡煎饼
  从1997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这15年间,老王种地、打工,但是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够孩子们的口粮和学费。
  还没拿回来钱就已经有无数用处在等着。直到2012年,家里的外债才还得差不多了,这才动了把家里的危房翻盖的念想。
  “看到老五用凉水泡煎饼吃,当时就鼻子一酸。”孩子的母亲提到这个场景就像刀刻在心里一样,怎么也忘不掉。
  母亲说,那时候也苦了孩子。孩子们经常挨饿,放学回家时常从地窖里拿个生地瓜,刮刮皮,吃了去上学。连最基本的干粮有时都不能保证供应。
  在食材如此紧张的时候,老王的老伴经常自己挨饿,先紧着孩子。这样的举动也让孩子们兄友弟恭,感情融恰。
  为了供应孩子上学,老两口没少吃苦。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家里的9亩地,有时候连孩子学校要交的几块钱都拿不出来。
  孩子们多次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撵回家,可是家里也没钱,只好空手回学校,又被撵回家。中间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考虑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给了孩子们极大照顾,免除了不少费用,还提供一些助学金的补贴。
  老王骄傲地说,孩子没钱买书就看同桌的书,照样考前三名,他曾多次被学校邀请谈经验。
  哪有什么经验啊!
  说实在的,亏得孩子学习好,要不然早辍学了,因为家里苦,逼着孩子优秀。
2斤肉的艰难
  老王的老伴说,有一年过年,孩子们都回家了等着吃饺子过年。
  “我站在街头,实在找不到谁家可以借来几块钱。”老王的老伴说,当时心想找出几块钱给孩子们包个饺子吃,但家里上上下下也找不出钱来。出门站在街头,转转这家,看看那家,实在张不开口在年三十去找人借钱。 
  “那时候条件都不好,我们家孩子这么多,人家一看,苦日子根本没有头,所以才不借”,老王的妻子最后跑到邻村一户远亲家借了几块钱,买了2斤肉,一家人过了年。
  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从银行贷款上的学,毕业之后再自己还钱。以前,大家对老王一家都是“敬”而远之。“孩子上学贷款,找保人都找不到。”孩子的母亲说,大家眼瞅着“嗷嗷待哺”的七个孩子,还有破败的小土房,心想着这家人想要翻身那真是遥遥无期。
  “孩子们也争气,一直没放弃,咬着牙就过来了。”老王说,换做旁人家庭,如果拿不起学费,就让孩子辍学干活了,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不管穷还是富,不要孩子在上学阶段落下,不然永远也弥补不了。”老王说,物质有尽头,知识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教育理念被老王奉为圣训,从言传到身教,时刻告诉孩子们,多学知识。具体到学什么知识?老王也不清楚,他觉得只要是学校教的、书上印的就算。
一个鸡蛋的谎言
  近几年来,孩子陆续出息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老王和妻子在松口气的同时也渐渐赢得了邻居和村里人的尊重。
  老王和他的七个大学生孩子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让老王的教育理念有了事实支撑,知识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这之前更多的是隐忍,纵有不服不甘也不与人争。
  “活该受穷,就应该让孩子下学赚钱,在工地搬块砖也能挣钱。”母亲说,村里人的议论时不时传到她耳朵里。
  但他一直享受着老伴的支撑,孩子们的爱。
  母亲回忆,有一次家里只有两个鸡蛋,煮了之后本想给孩子们分着吃。她无意中听到,孩子们在窃窃私语“妈妈太累了,鸡蛋给她吃,我们都说不想吃。”她看到孩子们端着鸡蛋到她面前时,心里复杂至极。
  母亲说,平时吃饭时,她和父亲时常用“我不想吃”、“我不爱吃”这样的辞令把有限的食物让给孩子们。习惯了谦让食物给孩子们的她,第一次有了回馈。
  “在家里我排倒数第二,他爸排末位。”母亲幸福地说,她的排名一度第一,现在越来越往后了,因为有了孙子了。
  家庭成员相互谦让,互帮互助在饮食上尚且如此,在学习上哥哥姐姐们帮弟弟妹妹都是责无旁贷。
“嫁姑娘
不能嫁给他家”

  孩子们没少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撵回家,可是家里也没钱,只好空手回学校,又被撵回家。中间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考虑到孩子学习成绩好,学校对他们也是极大的照顾,免除了不少费用,还提供一些助学金的补贴。
  母亲说,有一次她进城回家,在车上与邻村的人聊天,邻村人不知她便是七个孩子的妈妈。便直言,以后嫁姑娘千万不能嫁给那家,更有夸张的传言称,他们家过年就守着一棵白菜。
  母亲表面应付着,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不过现在老王家的房子一点也不输别人,宽敞明亮,院子里还开辟出一块小菜地,种点时令蔬菜。
  房子是前年翻盖的,包括装修一共花了20多万。老王自己攒了6万元,其他都是儿女资助,一人给了他2万元“赞助费”。
  原先一家9口住在土房子里,破落不堪,儿女毕业后,能自己赚钱了,还陆续成家生子,老王和妻子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先把房子翻盖一遍。
  孩子边上学边贷款,工作后陆续把贷款还清,老王的腰板终于挺直了。如今,7个孩子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空闲的时候就给老两口买好票,让他们去旅游。
  “南京、上海、苏州、珠海、济南,我们都去了好几遍了。”吴淑青翻着相册说,每次出去旅游,她都会照很多照片,再苦再难,他们熬了过来,以后就等着享福了。
  感恩,这样的教养理念开始在下一代薪火相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