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3万元10年不还,还能不能愉快地相处了?
在检察干警的帮助下,定陶涉事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定陶7月24日讯(记者 邢孟 通讯员 周长平) 10年前,定陶的王某借给远亲朱某3万元钱,如今10年过去了,不仅说好的利息没了影,连本金也一直要不回来。无奈之下,王某到定陶县检察院派驻冉堌检察室寻求帮助,经过检察干警的耐心调解,最终朱某归还欠款,两家握手言和。
  “欠俺钱都欠了十年了,沾亲带故的,俺真不想撕破脸皮告到法院去。”近日,家住定陶县冉堌镇的村民王某满脸愁容地来到定陶县检察院派驻冉堌检察室寻求帮助。
  原来,十年前同村村民朱某向王某借了3万元钱做生意,约定一分五的利息,一年内归还。王朱两家是远亲,王某想亲戚是不会坑自己的,拿出积蓄既帮了亲又得了息,两全其美,便把钱借给了朱某。谁知世事难料,由于经营不善,朱某不但赔了自己的本钱,连同王某借给他的3万元也打了水漂。十年间王某多次向朱某催要不但伤了亲戚感情,且分文没有要回。无奈之下,王某来到定陶县检察院派驻冉堌检察室寻求帮助。
  冉堌检察室干警第一时间深入该村走访调查,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朱某的现实生活状况。“钱财本是身外之物,虽说已约定了一分五的利息,借了十年也早该翻倍,但鉴于朱某的家庭经济情况,如果本金都无法偿还,何谈利息?”在王某家中,冉堌检察室干警首先耐心地劝说王某,最后王某同意放弃利息,只要本金。
  “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王已经同意只要本金不要利息,尽快想办法还钱,别再躲避了。”在做通王某的思想工作后,冉堌检察室干警又来到朱某家里,对朱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朱某听说老王不但没去法庭起诉,而且还放弃了高额利息,心中非常感激,当即表示愿意接受检察室的调解意见。
  就这样,在检察室干警的耐心说服劝解下,王朱两人来到检察室,达成了还款协议:朱某先支付老王现金5000元,余款用承包地里的成材树木相抵。矛盾化解了,王、朱两人又回到以前亲戚间的融洽关系。送别二人的时候,检察室工作人员还特地嘱咐二人别忘了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